时间: 2025-04-26 02:4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8:53
僧寺阻雨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山气森岑入葛衣,
砧声偏与客心期。
僧窗连夜萧萧雨,
又较归程几日迟。
山间的气息萦绕,让我感到阵阵凉意,
听到砧板上的敲打声,似乎与来客的心情相契合。
僧人的窗前,夜雨淅淅沥沥,
这又使得我的归程多了几日的耽搁。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归乡的情愫,营造了一种环境与情感交融的氛围。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著名词人、诗人,字允中,号穷睇,生于1140年,卒年不详。元好问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途中,因雨滞留于寺庙,借助山中雨景抒发自己对归程的思念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僧寺阻雨》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的诗作,诗人在雨中停留于僧寺,借助细腻的描写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归属的渴望。诗的开头“山气森岑入葛衣”,描绘出一种清新又略带凉意的环境,山中的气息渗透到身上,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归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砧声偏与客心期”,砧声的响起与自己的心情产生共鸣,使人不禁想起家中的温暖与亲人。最后两句“僧窗连夜萧萧雨,又较归程几日迟”则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阻碍结合起来,雨声的连绵不绝加重了归途的遥远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层次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归属的深切思考,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阻雨”展开,体现了对归途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元好问
C. 杜甫
D. 白居易
“砧声偏与客心期”中的“砧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敲打声
D. 鸟鸣声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通过月光与思乡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而《僧寺阻雨》则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琐事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都展现了对家的眷恋,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