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山亭》

时间: 2025-05-07 09:07:29

诗句

青竹题犹在,黄花课又供。

浮生闲日少,清赏几人从。

老木有豪气,秋山无媚容。

凭高政怀古,江上夕阳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29

原文展示:

青竹题犹在,黄花课又供。
浮生闲日少,清赏几人从。
老木有豪气,秋山无媚容。
凭高政怀古,江上夕阳舂。

白话文翻译:

青竹的题字仍在,黄花的供品又再次摆上。
浮生的闲日少之又少,能一同欣赏的人又有几位呢?
古老的树木依然有豪情,秋天的山峦却没有任何妩媚的容颜。
登高望远时更怀古情,江边的夕阳映照着时光流转。

注释:

  • 青竹:青色的竹子,象征高洁。
  • 黄花:指菊花,常用于祭奠和重阳节的象征。
  • 浮生:指短暂的生活。
  • 清赏:清雅的欣赏。
  • 老木:古老的树木,象征坚韧。
  • 豪气:气魄、气概。
  • 媚容:美丽的容颜。
  • 凭高:登高望远。
  •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物。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传统上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此诗提到的“九日”即指重阳节。
  • 浮生:源自佛教思想,强调人生短暂,需珍惜光阴。
  • 老木:古代文人常以树木象征自身的坚韧和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壑山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因其作品常表现隐逸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常融入丰富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九日山亭》写于重阳节,诗人可能在山亭中与友人相聚,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古代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九日山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诗人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借助自然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感慨。开篇的“青竹题犹在,黄花课又供”,展现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交融,竹子的题字和黄花的供品象征着岁月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浮生闲日少,清赏几人从”,则揭示了生活的短暂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浮生的思考以及对同伴的渴望。

接下来的“老木有豪气,秋山无媚容”则通过对比,传达出一种对坚韧与真实的追求。古老的树木象征着不屈的精神,而秋天的山峦则显得冷峻而真实,未必有妩媚的外表。最后两句“凭高政怀古,江上夕阳舂”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于高处眺望,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流逝的时光,夕阳的景象更增添了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竹题犹在:竹子上的题字仍然清晰可见,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2. 黄花课又供:菊花再次供奉,体现了节日的传统与延续。
  3. 浮生闲日少:生活的闲暇时光已然不多,反映了时间的珍贵。
  4. 清赏几人从:能够一同欣赏的人寥寥无几,表达了孤独感。
  5. 老木有豪气:古老的树木仍然挺拔,象征着一种豪放的精神。
  6. 秋山无媚容:秋天的山色不再妩媚,呈现出自然的真实与冷峻。
  7. 凭高政怀古:登上高处,激起对历史的怀念。
  8. 江上夕阳舂:江边的夕阳映照着时光的流逝,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竹题犹在,黄花课又供”,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浮生比作短暂的光阴,生动形象。
  • 拟人:老木有“豪气”,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古代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独、豪情和对历史的追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 黄花:代表重阳节的传统,寄托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 老木:象征着经历风雨后依然坚韧的精神。
  • 秋山:反映了自然的真实与冷峻,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中秋节

  2. 诗中“浮生闲日少”的意思是: A. 生活很悠闲
    B. 时间非常珍贵
    C. 生活的日子很多
    D. 没有闲暇时间

  3. “老木有豪气”的意思是: A. 老树很美
    B. 老树有气势
    C. 豪气是年轻人的特权
    D. 豪气来自金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与历史的沉重。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重阳节的主题相关。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王维):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但《九日山亭》更侧重于历史的怀念,而《山中问答》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查询

点绛唇八首 其七 点绛唇 戏为一闺人代作春怨 点绛唇 其一 闺情 点绛唇 其二 新婚 点绛唇 其四 点绛唇·和晦窗先生 点绛唇(庆即席上) 点绛唇·罗幕重重 点绛唇(二之二) 点绛唇 其二 姜亦舆汝长庚庚邀听琵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蚁行 四不像 反文旁的字 深得民心 望而生畏 冗词赘句 克龛 爿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立功立德 翼翼飞鸾 包含弃的成语 三撇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浮危 草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