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塘西》

时间: 2025-04-27 03:46:25

诗句

苏堤踏遍上吴航,萍末风生暮色黄。

帆影带归湖墅月,衣裾留得芰荷香。

采菱船过波纹碎,脱网鱼跳水气凉。

行到小桥深柳处,人家烟火似横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25

原文展示:

过塘西
作者:沈朝初 〔清代〕

苏堤踏遍上吴航,
萍末风生暮色黄。
帆影带归湖墅月,
衣裾留得芰荷香。
采菱船过波纹碎,
脱网鱼跳水气凉。
行到小桥深柳处,
人家烟火似横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分,沿着苏堤漫步于吴江航道的情景:风吹动浮萍,暮色渐浓,帆影伴着归来的月光,衣裙上留有芰荷的香气。采摘菱角的小船在水波上轻轻滑过,水面凉爽,鱼儿在跳跃。走到小桥边,深深的柳影下,远处人家的烟火气息弥漫,宛如横塘一般。


注释:

  • 苏堤:指苏州的堤岸,风景优美,是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 吴航:吴江的航道,指的是水路交通。
  • 萍末:浮萍的末端,指浮萍的漂浮状态。
  • 帆影:指船帆的影子,给人一种归航的感觉。
  • 芰荷:指荷花,具有清香的特性。
  • 采菱船:指采摘菱角的小船,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江南水乡。
  • 脱网:指渔网收起,鱼儿跳跃出水面。
  • 深柳处:指柳树生长茂盛的地方。
  • 烟火:指炊烟,象征着人家的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朝初,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而受到喜爱。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江南水乡的生活情景。

创作背景:

《过塘西》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游览江南水乡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这一时期,江南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们常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境遇。


诗歌鉴赏:

《过塘西》是一首典型的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感悟。开头两句,作者以“苏堤踏遍上吴航”引入,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游览感。接着,通过“萍末风生暮色黄”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风吹动浮萍,带来一种动感与生命力。

“帆影带归湖墅月”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船帆的影子与月光连接,营造出一种归家的温馨氛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紧接着的“衣裾留得芰荷香”则通过嗅觉传达出自然的芬芳,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后面的句子通过描绘采菱的细节,展现出水乡生活的惬意与清凉,“脱网鱼跳水气凉”让人感受到水边的凉意与生动气息。最后,作者以“人家烟火似横塘”结束,描绘出人居环境的和谐与宁静,给人一种归属感和温暖。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推进,情感上从自然景观延伸到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清新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苏堤踏遍上吴航:在苏堤上漫步,走遍吴江的航道,展现了游览的广阔。
  2. 萍末风生暮色黄:风吹动浮萍,暮色渐浓,渲染出黄昏的宁静气氛。
  3. 帆影带归湖墅月:船的影子伴着月光归来,营造出温馨的归家意象。
  4. 衣裾留得芰荷香:衣裙上留有荷花的香气,增强了自然的芬芳感。
  5. 采菱船过波纹碎:小船在水波上轻轻滑过,描绘出动态的水面。
  6. 脱网鱼跳水气凉:鱼儿在水面跳跃,水气让人感到凉爽,生动地体现了水乡的特点。
  7. 行到小桥深柳处:走到小桥旁边,柳树繁茂的地方,增加了环境的细腻感。
  8. 人家烟火似横塘:人家的烟火气息如同横塘般宁静,最终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家烟火似横塘”,将人家的烟火比作横塘,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萍末风生”赋予浮萍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韵律和谐,句式对称,提升了诗的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文情感的细腻描写。诗中流露出的温暖与宁静,传达了对归属感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苏堤:象征着江南的美丽风光。
  2. 帆影:代表着归家的希望与温暖。
  3. 芰荷香:象征着自然的芬芳,生活的美好。
  4. 采菱船:体现了水乡人们的生活情趣。
  5. 烟火:人家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苏堤”位于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杭州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采菱船过__碎”,应填入哪个字?

  3. 判断题:诗中的“帆影”指的是船的影子。对还是错?

答案:

  1. B. 苏州
  2. 波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描绘江南的美丽景色,情感细腻。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夜江边的美景,与《过塘西》在意境上相似,但更加强调时间与空间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沈朝初研究》
  • 《江南水乡的文化与艺术》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吉祥寺僧求阁名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次韵詹适宣德小饮巽亭 春帖子词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太皇太后阁六首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待月台 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作诗远和之皆粲然可观子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颠僵 聿字旁的字 包含璧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委委佗佗 撒科打诨 从孙甥 玉堂人物 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关宏旨 采字头的字 议罪 伐毛洗髓 包含閒的词语有哪些 好了疮疤忘了痛 虎踞鲸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