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14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搘明堂而柱宣室。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至丰年。
君隐非山隐於市,安有万丈苍崖千太水。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瀦引清泚。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你难道没见过山上的石头吗?它可以撑起明堂、作为宣室的柱子。
你难道没见过石头上的泉水吗?它能够使大旱的地方恢复生机,带来丰收的年景。
你在城市中隐居并不是像山中人那样隐居,哪里有那万丈高崖和千条大河呢?
我自言自语,捡拾那些堆叠的巉岩,又在这里停下来引流清泚。
清晨的薄雾,淡淡的苔藓滋生;傍晚的细雨,潇潇的蛙鸣喜悦。
我啃松树、嚼柏树的叶子,可以磨砺我的牙齿;赞美尧王并不是像桀王那样可以洗净我的耳朵。
你家祖先是荆子,千年家法应该如此。
一丘一壑真的自足,坐守在风烟中却终究显得局促。
我想和你一起驾着两只黄鹤,在香炉峰头看飞流直下的瀑布。
作者介绍: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文的深刻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游览孙方叔的石泉亭时,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本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用山石和泉水引入,隐喻了自然的伟大与丰富。诗中提到的“明堂”和“宣室”象征着理想的境界,而“苏大旱”则暗示了自然的恩赐。诗人自问自答,揭示了隐居生活的真实状态,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世俗的思考。诗中细腻的描写如“朝霏淡淡苔藓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最后,诗人渴望与友人共游,象征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泉水有什么作用?
A. 作为饮用水
B. 使大旱恢复生机
C. 作为游乐场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游玩?
A. 朋友
B. 家人
C. 陌生人
诗中用什么象征隐居生活的理想?
A. 山石
B. 黄鹄
C. 泉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