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16
游罗浮合掌岩 其二
作者: 释今佛 〔明代〕
仙山如画染烟岚,
暂得登临结韦衫。
古径寒香梅绽雪,
飞空灵籁瀑穿岩。
一枝渺渺穷云窦,
五色荧荧发石函。
长路盘桓归已晚,
满天霜月照松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罗浮山合掌岩游玩时的美丽景色和感受。仙山如同画卷被烟雾笼罩,作者在此短暂登临,感到身心愉悦。沿着古老的小径,寒梅的香气如同雪花般飘散,空中传来灵动的瀑布声。远处的山崖上,一枝梅花渺小得仿佛在穷尽云层,五彩斑斓的光芒从石缝中透出。回家的路上,时间已晚,天上的霜月照耀着松树和杉树,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释今佛,明代僧人,诗人。其诗风多受道教和佛教影响,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是在他游览罗浮山时写成的,罗浮山是道教圣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以及身心的愉悦,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开篇“仙山如画染烟岚”,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罗浮山的美丽景色,似乎把自然的美化作了一幅画卷。接下来的“暂得登临结韦衫”,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瞬间的珍惜,象征着他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诗人也通过“古径寒香梅绽雪”展现了雪中梅花的清香,传达出一种孤傲而高洁的精神,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而“飞空灵籁瀑穿岩”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瀑布的灵动,仿佛置身于那种清幽环境之中。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归程,长路的“盘桓”使人感到一种迟暮的惆怅,而“满天霜月照松杉”则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让人反思自己的内心与生活,给予人一种安静而深远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中的“仙山”指的是哪里?
A. 罗浮山
B. 泰山
C. 华山
诗中提到的“寒香梅”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傲与高洁
C. 繁华
“满天霜月照松杉”中“霜月”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