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2: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2:40:57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在低洼的地方有桑树,其叶子有些艰难。
既然见到了君子,心中怎么会不快乐呢?
在低洼的地方有桑树,其叶子又丰盈。
既然见到了君子,怎么会不开心呢?
在低洼的地方有桑树,其叶子则幽静。
既然见到了君子,他的德音如同胶水般牢固。
我心中对你的爱,何时能忘记?
我将这份情感藏在心中,何时能够忘却呢?
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情感和道德的重视。先秦诗作多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社会动荡或个人感情波动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桑树的描写,寄托了对君子品德的仰慕和对爱情的思念。
《隰桑》在诗歌的结构上是对称的,每段都围绕着“隰桑”展开,反复提及桑树的不同状态,映衬出情感的细腻变化。诗中的桑树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情感的象征。
诗的开头以“隰桑有阿”引入,给人以宁静的意境。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通过“既见君子”这一句,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表现出对君子的欣赏与向往。每一段都以“既见君子”作为转折,形成一种对比,反映出不同情境下心情的变化。
从“德音孔胶”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君子品德的高度赞扬,表明君子的道德品质在作者心中是无法磨灭的,象征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结尾的“何日忘之”流露出无法忘却的深情,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整首诗以桑树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君子深厚的情感和道德理想,兼具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真实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桑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君子的钦佩与对爱情的执着,体现了理想人格与情感的深刻结合。
诗词测试:
“隰桑”指的是哪种植物?
“德音孔胶”意指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的“君子”代表了什么?
答案: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