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54:10
洞仙歌(茉莉花)
作者: 史浩 〔宋代〕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
金缕檀心更天巧。
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
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
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
可惜生教生闽峤。
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
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
若归去长安诧标容,
单道胜酴醿水仙风貌。
这首词描写了茉莉花的美丽,花瓣如玉般洁白,轻轻披上淡黄的衣裳。更有那金色的心蕊,巧妙得无与伦比。即便与火红的石榴花相比,如何能比得上这轻盈妩媚的茉莉。若在赏花之地,真是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只是可惜这香气在闽地生长。即使香气传送到远处,也终究比不上在栏杆旁轻松一笑的欣然。若是回到长安,看到这奇妙的花容,单说这水仙的风姿更胜一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远,号竹溪,宋代诗人,以词著称。他的词风清丽、优雅,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花卉。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一首描写茉莉花的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洞仙歌(茉莉花)》是史浩的一首经典词作,透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描绘了茉莉花的清雅之美。在这首词中,史浩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花香的园中。首先,词中对茉莉花的形象描绘,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琼肌太白"与"鹅黄罩"的结合,突显了茉莉花的素雅与高洁。
其次,诗中提到的"金缕檀心"更是增添了花朵的精致感,仿佛在诉说着这朵花的独特与无可替代。诗人将茉莉与火红的石榴花相比较,显示了他对茉莉的偏爱,认为茉莉的淡雅更胜一筹。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也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另外,诗中出现的“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表达了作者在赏花时的愉快心情,然而随之而来的“可惜生教生闽峤”又流露出一丝惆怅,仿佛在感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诗贯穿着对茉莉花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清雅事物的独特追求。
逐句解析: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
描绘茉莉花的洁白与清新,带有淡淡的黄,仿佛给花披上一层轻纱。
金缕檀心更天巧。
赞美花蕊的金色,巧妙而精致,突显了茉莉的独特之处。
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
提到火红的石榴花,进行比较,说明茉莉的独特性。
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
认为茉莉的素雅之美胜过其他花卉。
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
描述在赏花时,感受到的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可惜生教生闽峤。
表达对茉莉生长环境的惋惜,暗示其难以常见。
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
即使香气传送到远方,也无法替代现场的美好。
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
描述在栏杆旁轻松欣赏花的快乐,表达对当下的珍惜。
若归去长安诧标容,
如果回到长安,看到这花的美丽。
单道胜酴醿水仙风貌。
认为水仙花的风姿更胜一筹,展现不同花卉的魅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茉莉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美的向往。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词中提到的“金缕檀心”主要指的是:
A. 茉莉的花瓣
B. 茉莉的花蕊
C. 其他花卉的花心
D. 不确定
填空题:整首词表达了对茉莉花的与对世俗繁华的。
判断题:诗中提到茉莉花的香气,认为它优于其他花卉的香气。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李白的作品融入了对自然的感悟,而史浩则专注于对单一花卉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
通过阅读这些参考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