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时间: 2025-05-04 00:12:33

诗句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2:33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作者:白居易〔唐代〕

原文展示: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话文翻译:

满脸的胡沙和风尘,眉毛消瘦,脸色失去红润。 愁苦和辛勤的劳累已经让我的容颜憔悴,如今的我就像画中的人一样。 汉朝的使者回去时带着我寄托的心声,何时能用黄金赎回我的美丽? 若君王问起我的容颜,千万不要说不如在宫中时的美丽。

注释:

  • 满面胡沙:指脸上满是风尘,形容经历了艰辛。
  • 眉销残黛:眉毛消瘦,已不再浓厚。
  • 蛾眉:指美丽的眉毛,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
  • 黄金何日赎蛾眉:希望能用黄金买回自己曾经的美丽。

典故解析:

王昭君,汉代著名的美女,因政治原因被送往匈奴,成为和亲公主。诗中提及的“汉使”指的是汉朝的使者,反映了她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
  • 创作背景:诗作主题围绕王昭君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美丽与青春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在异乡孤独的心境,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通过“胡沙”和“残黛”表现了她在异国他乡的辛酸与困苦,展现了她的失落与无助。接下来的“如画图中”不仅强调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她的美丽已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回忆。诗中“黄金何日赎蛾眉”的哀求,反映了她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两句则是对君王的忠告,表达了她的自尊与不甘,尽管她的外貌已不如以前,但她的心中仍然对美丽和幸福抱有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满面胡沙满鬓风:描绘出王昭君满面风尘的形象,凸显她的艰辛。
    2. 眉销残黛脸销红:强调她的美丽已经消退,面容憔悴。
    3. 愁苦辛勤憔悴尽:总结她的辛苦和愁苦,心力交瘁。
    4. 如今却似画图中:自我感叹,虽然曾经美丽,如今却如画中人。
    5. 汉使却回凭寄语:提到汉使的归来,寄托了她的思念。
    6. 黄金何日赎蛾眉:表达了她对失去美丽的渴望与期盼。
    7. 君王若问妾颜色:若君王问起她的容貌。
    8. 莫道不如宫里时:希望君王不要说自己不如以前的美丽。
  •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的美丽与现在的憔悴,强化了情感。
    2. 拟人:将情感赋予物象,使之更具感染力。
    3. 比喻:用“画图”比喻自己的失落,映衬出内心的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王昭君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命运的不甘与无奈,体现了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的悲剧命运。

意象分析:

  • 胡沙:象征着艰辛的生活环境。
  • 残黛:代表女性的美丽与青春的逝去。
  • 黄金:象征着财富与希望,反映了她渴望重获美丽的心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蛾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美丽的眉毛
      C. 一种动物
      答案:B

    2. 王昭君的心境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命运的不满
      C. 对美貌的渴望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王昭君的悲剧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体现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柔弱,但王昭君更侧重于对命运的感慨,而李清照则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王昭君与汉匈和亲历史》

相关查询

感春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青鹢 嘲卖药翁 秣陵怀古 病起别主人 洞庭干二首 客愁二首 莲叶 放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取快一时 优游不断 页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迎受 包含肪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视死如生 变产 救火拯溺 彐字旁的字 九霞觞 扣帽子 包含切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循规遵矩 寡恩少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