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5:08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
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
全诗翻译:
在众人相聚的地方,虽无言语,心意已然倾向。
我正厌倦粗糙的生活,而你却愿意踏上归途。
短小的船桨随着傍晚的归程起航,长亭似乎又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回头时听见羌笛的悠扬,轻轻的旋律唤醒了心中的愁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羌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常与离愁相联系。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少有名气,作品多以抒怀见长,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持国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而细腻。首句“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道出在众人面前虽无言语,心中却已倾向友人的离去。接下来的“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则反映了诗人对现状的厌倦与对归乡的羡慕,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短棹的归程在长亭的映衬下,似乎更显得离别的沉重与悲伤。最后一句“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则通过音乐的力量唤醒了心中的愁绪,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感伤的气氛。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友情和离愁,深刻表达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现了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羌管”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诗人对“藜藿”的态度是什么?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乡愁
B. 欢聚
C. 离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描写了离别,但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对未来的展望;而仲并的《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生活的反思,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