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5:40
原文展示:
次韵余子侯游石泉 黄公度 〔宋代〕
竹杖棕鞋意自便,藓墙莎径色相鲜。 平畴涨麦云连海,绝壁蟠松盖倚天。 竟日虎岩延眺瞩,何时蟹井费攀缘。 归来幽独不成寝,山月侵廊钟韵圆。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竹杖,脚穿棕鞋,自在逍遥,藓苔覆盖的墙和莎草丛生的小径色彩鲜艳。平坦的田野上麦浪如云,连绵至海,绝壁上的松树如伞盖般倚天而立。整日流连于虎岩之上,远眺四方,不知何时才能攀登那险峻的蟹井。归来后,独自一人难以入眠,山间的月光洒在走廊上,钟声悠扬,韵味圆满。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为次韵之作,即依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余子侯游历石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游历石泉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竹杖棕鞋”和“藓墙莎径”展现了作者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颔联以“平畴涨麦”和“绝壁蟠松”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颈联通过“竟日虎岩”和“何时蟹井”表达了作者对探险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向往。尾联则以“归来幽独”和“山月侵廊”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竹杖棕鞋”象征什么? A. 闲适与自在 B. 奢华与富贵 C. 勤劳与节俭 D. 勇敢与冒险
“平畴涨麦云连海”中的“云连海”比喻什么? A. 麦浪的广阔 B. 云彩的飘逸 C. 海浪的汹涌 D. 天空的辽阔
诗中“绝壁蟠松盖倚天”中的“盖倚天”赋予松树什么? A. 人的姿态 B. 动物的姿态 C. 神的姿态 D. 物的姿态
诗的尾联“归来幽独不成寝,山月侵廊钟韵圆”营造了什么氛围? A. 热闹与欢快 B. 宁静与深远 C. 悲伤与忧愁 D. 紧张与刺激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