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17:19
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
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
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
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
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
忧愁来临,触动心灵,久久无法舒畅。
叫儿子拿出浑浊的酒,酒喝得酣畅后便高歌。
歌唱完后又独自舞蹈,虽然黍米和麦子丰收,但内心依然充满忧虑。
忧愁长久,酒容易消散,仿佛随风飘散的花瓣。
不明白万事万物本是空的,像你这样心情又怎能平静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多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在遭遇政治挫折、被贬黄州时所作,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酒的依赖与对忧愁的宣泄,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与洒脱。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内心忧愁与对生活的反思中,借酒抒怀的情感。开篇以“忧来感人心”直接点出忧愁的主题,接着用“悒悒久未和”描绘出内心的郁闷与压抑。接下来的“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则展现了他通过饮酒来释怀,借助酒歌来寻找内心的平和。
“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中,尽管丰收的景象令人欢喜,但内心的忧愁却无法因外在的富足而消散。最后两句“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与“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则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虚无的思考,反映出对世事的无奈与哲理性的领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勾勒出一个在困境中仍追求自我解脱的灵魂,显示出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忧愁与释怀的对比,探讨了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无常的哲理。诗人用酒歌舞来排解内心的忧虑,最终却意识到世事本空,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超然态度。
诗中“忧来感人心”的意思是:
A. 忧愁触动心灵
B. 心情愉快
C. 向人倾诉
“黍麦力诚多”中的“黍麦”指的是:
A. 稻谷和小麦
B. 其他谷物
C. 水果
诗中最后一句“子如此心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无奈与反思
C. 愤怒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更加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倾向于借酒宣泄豪情,体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