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3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30:40
常观月从东海出,
想照石桥旁畔人。
试问当年与今日,
清光不改只如新。
我常常观察月亮从东海升起,
想它照耀的正是石桥旁边的人。
我不禁想问,往年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月光依旧清澈,仿佛从未改变过。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月亮”常常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思乡、孤独与人情的变迁。石桥也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齐名,擅长诗歌、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写于梅尧臣晚年,可能是在他追忆往昔、面对生命流逝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常在之美的赞美。
梅尧臣的这首《寄天台梵才上人》以月亮作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诗的开头通过“常观月从东海出”引入,月亮的升起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月光照耀下的石桥旁,仿佛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接下来的“试问当年与今日”,诗人以自问的方式,引发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表面上是对月光的追问,实际上却是对生命与时间的无奈感慨。最后一句“清光不改只如新”则是对月亮不变的赞美,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永恒与不朽,虽时间流逝,但美的存在依然清晰可见。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梅尧臣内心的宁静和深邃。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哲思与对永恒之美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东海”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清光不改只如新”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