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8:17
《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唐代:白居易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
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
在西轩的草地上,闲暇时光随意地游玩,松树和竹林显得格外寂静。
月光洒下,清风徐来,仿佛置身于山间的黄昏。
因此,我做了一个西南方的梦,梦中成为了一位游玩的仙客。
醒来时听到宫中的漏水声,竟以为是在听山泉的滴落声。
诗中提到的“游仙”可以联系到古代对仙境的向往,仙游寺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境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爱情等多个主题,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在任职期间的闲暇时光,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宁静氛围与其内心的渴望相呼应,表现出一种逃离繁忙政务、向往山林自由的愿望。
《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是一首充满闲适与梦幻色彩的诗作。诗的开头,作者通过西轩的草地、松竹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静谧的美好。接着,月光和清风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梦中游仙的意象更是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逍遥自在的向往。在最后两句中,作者醒来后听到的宫漏声,和梦中山泉滴落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映射出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诗人与自然、梦境之间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表现了白居易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宫廷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西轩”指的是什么地方?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宫漏声”与“山泉滴”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白居易在梦中化身为哪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