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7:02
我非山中人,暂借山中宿。
灵风散微阴,片月出乔木。
蕙帐栖夕香,古井汲寒渌。
名缁多夙契,延坐同茗粥。
况与静者俱,缮性久已熟。
清词丽陶谢,玄谈干身毒。
所愧形迹拘,无由寄高躅。
钟声殷江岛,露气霭林麓。
良遇惬素怀,徘徊至天旭。
我并不是山中的人,只是暂时借宿于山中。
微风轻轻散开了阴影,月光透过高大的树木。
蕙草帐篷中飘荡着傍晚的香气,古井里汲出的水清凉甘甜。
名士之间相交已久,邀请我一起品茗吃粥。
更何况与那些清静的人共处,我的性情也已久成熟悉。
清丽的言辞如陶渊明、谢灵运,深奥的谈论却令我感到不适。
我只愧疚于被拘束的形迹,无法寄托我的高远志向。
钟声回荡在江岛,露气笼罩着山林。
良好的相遇使我心情愉悦,徘徊至天亮时分。
葛书思,宋代诗人,个性洒脱,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情感,擅长山水田园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宿广福寺》写于作者在广福寺的夜晚,反映他在山中短暂的居住体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高洁志向的感慨。
《宿广福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淡泊宁静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山中寺庙的悠然境界。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与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开篇处,诗人明确表明自己并非山中的人,却因缘故借宿于此,显示出一种暂时的归属感,仿佛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接着,诗中描绘了山中环境的细腻景象,灵风、片月、蕙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在与友人的相聚中,诗人表达了与名士间的交往,品茗共坐,似乎在享受一种难得的心灵交流。然而,随着对话的深入,诗人又感到玄谈的深奥与自我性情的拘束,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此时,钟声与露气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宁静与思索的主题,让人体会到自然与内心的交融。
最后,诗人以“良遇惬素怀,徘徊至天旭”收尾,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满足与向往,仿佛在晨光中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
逐句解析:
我非山中人,暂借山中宿。
灵风散微阴,片月出乔木。
蕙帐栖夕香,古井汲寒渌。
名缁多夙契,延坐同茗粥。
况与静者俱,缮性久已熟。
清词丽陶谢,玄谈干身毒。
所愧形迹拘,无由寄高躅。
钟声殷江岛,露气霭林麓。
良遇惬素怀,徘徊至天旭。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清静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内心修养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诗人借宿于哪个地方?
A. 山中
B. 江边
C. 城市
诗中提到的“蕙帐”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雅
C. 热闹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淡然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