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1:19
已视荣名作等闲,
辟书何事下松关。
葛巾野服朝天去,
明月清风引杖还。
冠盖岂能羁白发,
墓门犹喜对青山。
凭谁题碣留私谥,
好置先生夷惠间。
已然把荣华名利看得如同寻常,
为何要辟书去下松关呢?
身穿葛巾身着野服朝天而去,
明月清风引导着我杖归。
冠盖又怎能羁绊我的白发,
墓门前我仍然欢喜面对青山。
谁来为你题词留下私谥,
最好将你放在贤人的间隙。
林徵韩,清代诗人,字青霞,号惟白,晚号云山,生于康熙年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中蕴含哲理,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是为纪念孙豹人先生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怀念。孙豹人是一位隐士,深受林徵韩的影响,诗中通过对孙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挽孙豹人先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挽诗,通过对孙豹人先生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薄。诗首句“已视荣名作等闲”,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看法,似乎在说这些东西在他眼中毫无价值。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对“辟书”的提问,展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
“葛巾野服朝天去”,写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葛巾和野服象征着自然和自由,诗人希望能够在明月清风中悠然自得。接下来的“冠盖岂能羁白发”,则是对年华逝去的感慨,诗人以白发象征老年,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凭谁题碣留私谥,好置先生夷惠间”则透露出一种对后世评价的不屑,诗人不在乎名声的留存,更关心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对贤人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逝去朋友的怀念,又有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主题在于表达对名利的淡薄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高洁的情操与追求自由的理想。
诗中“已视荣名作等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名利的淡然
C. 对名利的渴望
“葛巾野服”象征着什么?
A. 身居高位
B. 隐逸生活
C. 富贵荣华
诗人希望将孙豹人放在哪个地方?
A. 墓门
B. 青山
C. 贤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