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3 23:11:37

诗句

十八里冈云有无,炎风扫地雪模糊。

山川通塞奚能问,閒看清波入太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1:37

原文展示

竹枝词三首 其三
作者:吕诚 〔元代〕
十八里冈云有无,炎风扫地雪模糊。
山川通塞奚能问,閒看清波入太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十八里的冈峦间,云层时隐时现,炎热的风掠过大地,带来模糊的雪影。
山川的通达与封闭又有什么好问的呢?不如悠闲地看那清波荡漾,流入太湖。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山脊、山岗。
  • 云有无:云层的变化,无常状态。
  • 炎风:炎热的风。
  • 扫地:扫过大地,形容风的强劲。
  • 模糊:不清晰、模糊的状态。
  • 通塞:开通与封闭。
  • :何,表示疑问。
  • :悠闲、不忙碌。
  • 清波:清澈的波浪。
  • 太湖:中国著名的大湖,象征着广阔与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太湖”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的宽广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沉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诚,元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之时,诗人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安宁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三首 其三》以山川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十八里冈”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云雾的变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炎风扫过大地,带来了模糊的雪影,象征着世事的纷扰与复杂。诗人以“山川通塞奚能问”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显得十分洒脱。最后一句“闲看清波入太湖”,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然。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八里冈云有无:描绘了山冈之间云层的变化,暗示自然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
  • 炎风扫地雪模糊:炎热的风将雪影扫过,形成一种模糊的景象,暗示着生活中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 山川通塞奚能问:对于自然的通达与封闭,诗人显得不以为意,表现出淡定与自若。
  • 闲看清波入太湖: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宁静,表达对生活的豁达与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风与雪的相互作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变化。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通塞”与“问”,形成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与广阔,代表着人生的高峰。
  • :变化多端,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太湖:象征着包容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A) 黄河
    B) 太湖
    C) 长江

  2. “炎风扫地雪模糊”中“扫地”指的是什么?
    A) 清扫土地
    B) 风的强劲影响
    C) 雪的消失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充满疑虑
    B) 超然淡定
    C) 热衷于争论

答案:

  1. B) 太湖
  2. B) 风的强劲影响
  3. B) 超然淡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宁静与思索。

诗词对比:
吕诚的《竹枝词》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以山水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悠闲态度,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相关查询

书事 其四 龙游道中三首 其二 长门怨 静春堂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田家即事八首 寄甘叔异户曹贾季承邓南季教授二首 其二 萤火 寄孙从之 对月赠答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詀啼 齲字旁的字 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南顿北渐 马前泼水 痴云腻雨 充栋汗牛 麥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牲歃 風字旁的字 包含俵的词语有哪些 工迟 杀衣缩食 大字旁的字 土帝 包含易的词语有哪些 飘藩坠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