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16
念奴娇 新婢
作者:王瑗 〔清代〕
买来新婢,看生虽草舍,盈盈娇小。
只为饥寒抛骨肉,竟作依人飞鸟。
顽不闻呼,懒先觅睡,闺课何曾晓。
且须情恕,跛奚黄子尝教。
吾更约法三章,屏当绣线,床拂中庭扫。
瀹茗焚香司笔砚,插架尤须端好。
数日长随,一朝谛视,村气除多少。
喜分钗朵,笑他还插颠倒。
我买来了一位新婢女,虽然她身处简陋的草舍,但她却娇小可爱。
她为了饥寒而抛弃了骨肉,成为了依附在我身边的飞鸟。
她顽固不听我的召唤,懒于先寻觅睡眠,闺房里的课业她何曾懂得?
我必须宽容对待,正如跛脚的黄子曾教导过我。
我还制定了三条规矩:屏风必须绣好,床铺要清扫整洁。
我将泡茶、焚香、掌管笔砚的事情也要安排妥当,架子上的物品也必须端正。
经过几天的相处,仔细观察后,村庄的气息减少了多少。
我高兴地将钗子分给她,她却笑着把它插得颠倒。
王瑗是清代诗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生活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其诗作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他的风格兼具清新与典雅,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念奴娇 新婢》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变迁使得许多家庭需要聘请婢女来照顾生活起居。通过描写新婢的生活状态,作者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对新婢的同情与理解。
《念奴娇 新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新来的女婢在生活中的种种状态。开篇即描绘了新婢的娇小,给人以可爱的感觉。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她为了生存而离开亲人的悲哀。诗中表现出对这位新婢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她懒惰、不懂事的无奈。
诗的中间部分,作者提出了对新婢的管理规矩,展现出一种主仆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约法三章,作者试图让新婢在生活中更有规矩,展现出对她的期望与关心。最后,作者用“喜分钗朵”来结束,既表达了对新婢的喜爱,也暗示着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融洽。
整首诗在表达情感时,既有对新婢的怜悯,又有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展现出清代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新婢的关怀与期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中主仆关系的复杂性。
王瑗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依人飞鸟”比喻什么?
“约法三章”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念奴娇 新婢》 vs. 《长恨歌》(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