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

时间: 2025-05-09 16:02:11

诗句

水烟收尽,望汀萍千顷,银光如幂。

霜镜无痕清夜久,惟有惊鱼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欢饮仍如璧。

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

遥想当日同盟,山斋孤讽,有新诗相忆。

聚散难常空怅望,萍梗飘流踪迹。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

参横河侧,短篷清露时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02:11

原文展示:

念奴娇(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水烟收尽,望汀萍千顷,银光如幂。
霜镜无痕清夜久,惟有惊鱼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欢饮仍如璧。
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
遥想当日同盟,山斋孤讽,有新诗相忆。
聚散难常空怅望,萍梗飘流踪迹。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
参横河侧,短篷清露时滴。

白话文翻译:

水面的烟雾渐渐散去,眼前的浮萍一片碧绿,银色的月光如同轻纱覆盖。
寒霜映照的镜子无痕迹,夜色已久,只有惊动的鱼儿跳出水面。
月亮在酒杯中,我疑是天上赐予的,欢饮之时仿佛是美玉。
嫦娥应该为此夜而感慨,今夕的美好似乎要在后期得到回报。
遥想当年同盟的情景,在山中的书斋孤独吟诵,唯有新的诗篇令人怀念。
聚散之间难免空虚怅望,漂流的萍梗显示了我的踪迹。
明年的明月,这个夜晚,我又能与谁来共赏呢?
在星河的边侧,短篷船上清露时滴。

注释:

  • 水烟: 水面上升起的烟雾。
  • 汀萍: 浮萍,水面漂浮的植物。
  • 霜镜: 形容清冷的夜晚,像霜一样的镜子。
  • 姮娥: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聚散难常: 聚会与离散不常,有感于亲友的分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字士元,号青山,宋代词人,善于抒发内心情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他的词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中秋节后,诗人泊舟于城外,望月思友,感受到时光流逝与聚散无常的惆怅。反映了对友人和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感悟与思考。开篇的“水烟收尽”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幽的夜晚场景,水面上的浮萍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惆怅,而这种情感随着酒杯中月光的映照不断升华。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月亮的美丽使诗人感到欢愉,但同时也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中的“姮娥”,不仅是对嫦娥的引用,也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忆。

整首词中,诗人通过“聚散难常空怅望”表达了对友人离散的无奈,明月与孤舟交织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未来孤独的预感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烟收尽: 描述夜晚的宁静,水面烟雾消散。
  • 望汀萍千顷: 目光所及,浮萍如海般广阔。
  • 银光如幂: 月光如同轻纱,点缀在水面。
  • 霜镜无痕: 清冷的夜晚,镜子般的水面无任何痕迹。
  • 惟有惊鱼跳出: 唯有鱼儿惊动了水面,打破了宁静。
  • 月在杯中: 月光映照在酒杯中,象征醉意。
  • 欢饮仍如璧: 酒如美玉般珍贵。
  • 姮娥应为: 嫦娥可能也会因这美景而感慨。
  • 遥想当日同盟: 追忆当年的好友聚会。
  • 聚散难常: 朋友之间的聚会和离散并不常有。
  • 明月明年: 明年的明月,仍然会在。
  • 知与谁同惜: 不知明年此夜又能与谁共享。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在杯中”比喻月光的美丽与珍贵。
  • 拟人: “惊鱼跳出”赋予了鱼儿以情感。
  • 对仗: 词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的感悟,包含了对友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团圆与分别之间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水烟: 代表宁静与思绪的涌动。
  • 浮萍: 象征漂泊与无常。
  • 明月: 代表团圆与思念。
  • 酒杯: 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嫦娥
    B. 西施
    C. 王异

  2.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这句的意思是?
    A. 酒杯中的月亮
    B. 月亮很美
    C. 月亮让人陶醉

  3. 诗中提到的“聚散难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无奈与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刘一止的《念奴娇》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描绘了中秋夜的景象,但刘一止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月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读书笔记》

这篇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念奴娇(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这首词的美丽与深邃。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舟泊吴江三首 送刘茂才主簿之官理定 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 芗林五十咏·泛宅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二首 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罗溪道中 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 过金台天气顿热三首 题长沙锺仲山判院岫云舒卷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落落寡合 楚尾吴头 贼本 龙骧虎踤 士字旁的字 暗室私心 快步流星 鸟字旁的字 妪掩 慕声 戈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罚的词语有哪些 开疆拓宇 嚙血为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