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4:19
鹊桥仙 戏题友人艳词后
作者: 龚翔麟 〔清代〕
眉梢分翠,唇尖横玉,柔脆未输莺骨。
越侬也解折閒花,似倦采秋香细蝶。
枕鸳移并,晨凫嘶杀,红浪才翻魂怯。
双眠那得到黄昏,又几见晓风残月。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妩媚与柔美,她的眉毛如绿翠般分开,嘴唇如玉石般横挂,娇柔的姿态并不输给黄莺。她懂得如何采撷闲花,仿佛是疲倦的秋蝶在轻柔飞舞。词中的意象从双鸳到晨凫,再到翻卷的红浪,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一句则感叹双双入眠的时光难以再见,夜晚与清晨的交替更显得孤独。
作者介绍: 龚翔麟(约1650-约1710),字仲明,号栖云,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爱情与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朝中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活动活跃,词人通过此词表达对友人艳词的戏谑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鹊桥仙》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柔情。开篇的“眉梢分翠,唇尖横玉”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美丽画面,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接下来的描写更是通过比喻与象征,构建出女子如同秋蝶般轻盈的形象。
词中不仅有对美的赞美,更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惋惜。最后两句“双眠那得到黄昏,又几见晓风残月”,表达了对爱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问:这样的美好还能再现吗?整首词在细腻中透着深情,在美丽中隐含忧伤,充分体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赞美与对爱情的追忆,反映出清代文人对情感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面哪一句描绘了女子的美貌?
A. 枕鸳移并
B. 眉梢分翠
C. 双眠那得到黄昏
D. 红浪才翻魂怯
诗中提到的“越侬”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江南女子
D. 诗人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生活的安逸
B. 对爱情的追忆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