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陈曼生乞画江亭叙别图》

时间: 2025-08-03 06:38:49

诗句

别绪乡心两欲牵,宣门送客记多年。

不须更上江亭望,画到垂杨便可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6:38:49

原文展示:

陈曼生乞画江亭叙别图
作者: 王学浩 〔清代〕

别绪乡心两欲牵,
宣门送客记多年。
不须更上江亭望,
画到垂杨便可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乡愁与离愁交织在一起,难以割舍。送别朋友的场景让人忆起过去多年的相处,不需要再去江亭远望,画中那垂杨柳的景象已经足够令人心伤。

注释:

  • 别绪:离别时的情绪。
  • 乡心:思乡之情。
  • 宣门:指的是宣城的门,可能是诗人送别的地方。
  • 江亭:江边的亭子,常作为游览和送别的地点。
  • 垂杨:垂柳,象征离别和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江亭”可能指代古人常在江边亭子送别友人,寓意深厚的友谊与思念。垂杨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的情感,柳树的柔软和垂下的姿态,恰如人们对离别的不舍与惆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学浩,清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观察。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哀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别绪”为开篇,直接切入离别的主题,情感真挚,且以“乡心”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留恋故乡,又难以割舍与朋友的情谊。诗中“宣门送客记多年”一句,回忆起与朋友的过往,时间的流逝让离别的痛苦愈加深刻。接下来的“不须更上江亭望”,则是对离别情景的进一步渲染,诗人似乎在说,远望江亭也无法再见相聚的日子,唯有画中那垂柳似乎更能引发心中的怜惜。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深刻,虽短却极富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别绪乡心两欲牵:离别的情绪和思乡的心情相互牵动。
    • 宣门送客记多年:在宣门送别朋友,记忆中的情景历历在目。
    • 不须更上江亭望:无需再去江亭远望,已经不再有希望。
    • 画到垂杨便可怜:画中的垂柳已足以引起怜惜。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别绪乡心”与“宣门送客”相对,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画到垂杨”则使用了隐喻,暗示了离别的哀伤和对过往的怀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人们在面临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垂杨:象征离别与思念,柳树常常被用来表达柔情与惆怅。
    • 江亭:作为送别的场景,代表着友人的聚散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宣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苏州
    • B. 宣城
    • C. 杭州
  2. “不须更上江亭望”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离别的无奈
  3. “垂杨”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希望
    • B. 离别的哀伤
    •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1. B. 宣城
  2. C. 对离别的无奈
  3. B. 离别的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送别时的情感与思念。
  • 《离骚》 by 屈原: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描写。

诗词对比:

  • 王学浩 vs. 李白:王学浩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的点滴,而李白则常常以豪放的气概表达情感,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迥异。王学浩的诗更显沉静,李白的则显激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学浩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北望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三首以谢 病中 月中归驿舍 幽居遣懹 早春新晴 幽事 初夏幽居杂赋 春雨四首 其三 悲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真丝 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撩天 攘弃 弋字旁的字 纵壑之鱼 包含绨的词语有哪些 末如之何 尽美尽善 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黽字旁的字 诐憸 受法 力有未逮 一字千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