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5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8:06
建炎庚戌溃兵犯襄汉寒食阻趋光化拜扫追慕痛哭因成二诗 其一 张嵲 〔宋代〕
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 此日伤心九原路,想无鸡犬祇鸣鸦。
在上庸地区,寒食节时已经没有花了,山中的树木青青,吐出嫩芽。 这一天,走在通往墓地的路上,心中充满悲伤,想象中那里没有鸡犬,只有乌鸦在鸣叫。
张嵲(1096-1148),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五言诗。此诗作于建炎庚戌年(1130年),当时正值南宋初年,战乱频仍,诗人因战乱阻隔,无法前往光化拜扫先人墓地,心中充满悲痛。
此诗作于南宋建炎庚戌年,当时金兵南侵,战乱不断,诗人因战乱无法前往光化拜扫先人墓地,心中充满悲痛,遂作此诗以抒发内心的哀痛和对先人的追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悲痛。首句“上庸寒食已无花”,以寒食节无花可赏的景象,暗示了战乱带来的荒凉和萧条。次句“山木青青吐嫩芽”,虽然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但在这战乱的背景下,这种生机显得尤为凄凉。后两句“此日伤心九原路,想无鸡犬祇鸣鸦”,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先人的哀思和对战乱的悲痛,想象中的墓地只有乌鸦在鸣叫,更增添了诗中的悲凉气氛。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悲痛。
诗中的“上庸”是指哪个地区? A. 湖北竹山县 B. 湖南长沙 C. 河南洛阳 D. 江苏南京
诗中的“九原路”指的是什么? A. 通往城市的路 B. 通往墓地的路 C. 通往山林的路 D. 通往河边的路
诗中的“鸣鸦”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墓地的孤寂 C. 战乱的喧嚣 D. 节日的喜庆
答案: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