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9:44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
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
少年三五等闲看,算谁更惊心似我。
这世间的漂泊和疯狂是注定的,难道这不是前世的安排?
才子佳人老去,往往逃避禅修,问你我割舍的慈恩到底是真是假。
吟诗也好,从军也好,哪里能找到宗教的香火?
年轻时三五好友间的轻松看待,谁能比得我心中的惊心动魄?
龚自珍(1792-1841),字伯懿,号孟庵,晚号清逸,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擅长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鹊桥仙》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鹊桥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叹。开篇的“飘零”和“清狂”二词,便将人生的无常与狂傲的心态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提到“前生计左”,似乎在探讨宿命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宿命的悲哀。
“才人老去例逃禅”,这里的“才人”不仅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所有才子佳人的一种普遍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叹息。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仅在思考自我,也在反观他人的命运,传递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知。
接下来的“吟诗也要,从军也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无论是写诗还是从军,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但是“何处宗风香火”,却让人感到一丝迷茫与无助,似乎在寻找信仰与归属。
最后一句“算谁更惊心似我”,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独特感受,显得更加深沉与真挚。整首词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人生、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情感纠葛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无奈的结合。
诗中“飘零”一词主要表达什么?
“才人老去例逃禅”中的“逃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少年三五等闲看”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