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3:16
作者: 高心夔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何处郎官碧血封,金犀池上火云彤。
遥闻斩使非军志,岂忆修防有国容。
北鄙秦师骄郑贾,南征申伯痛周宗。
怀柔事事千宽政,恩泽千秋溢赐钟。
在哪里的郎官用碧血封印了自己的忠诚?金犀池上,火云如彤。
远远听闻斩首使者并非出于军事的志向,难道还记得修筑防线有国的容颜?
北方的秦军骄傲于郑国的商贾,南方征伐申伯使周朝痛苦。
怀柔的政策使万事宽容,恩泽千秋之下,赐予的钟声回响。
高心夔,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历史见解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语言铿锵有力,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为背景,抒发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以及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诗中提到的“郎官”、“碧血”和“斩使”都暗示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先贤忠勇的景仰。诗的开头以“何处郎官碧血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对士人忠诚的思考。
诗中通过对比北方秦军与南方征伐的场景,展现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影响,尤其是“痛周宗”一句,反映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中“怀柔事事千宽政”一句,表现了政治上的宽容与施恩的重要性,传达出诗人对良好治理的期盼。
全诗在情感上极具张力,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美好治理的期盼,体现出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传达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碧血”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忠诚与牺牲
C. 美丽
D. 战争
诗中提到的“金犀池”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希望与繁荣
C. 战争
D. 忠诚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的痛苦
B. 家国情怀与政治关怀
C. 个人的幸福
D. 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