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8:34
杂诗二首 其一
作者: 曹丕 〔魏晋〕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这是一条漫长的秋夜,北风呼啸,带来凉意。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我披上衣服,起身在房中彷徨。彷徨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很久,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裳。我俯身看清澈的水面,又仰望明亮的月光。银河横亘,流向西方,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草虫在夜里悲鸣,孤雁独自向南飞翔。我心中满是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绵绵不绝。我多么希望能够飞翔,却没有翅膀;我想渡过那条河,却没有桥梁。向着风长叹,仿佛要断绝我的心肠。
作者介绍:曹丕,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文学家,诗人,尤其擅长古诗和赋。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时事关切,风格多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曹丕经历了政治斗争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杂诗二首 其一》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曹丕在孤独秋夜中的思索与怀念。开头的“漫漫秋夜长”带出了夜的漫长与孤寂,北风的“烈烈”更是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表现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个人的孤独感转向对自然的观察,清水的波光与明月的光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的意象,既映射了诗人的孤独,也隐喻了人类在自然中的渺小与无助。
最后几句“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寄托着对于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曹丕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厚功底与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人想要渡过的河代表什么?
A. 自由
B. 归属
C. 难以逾越的障碍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白露”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冷清
C. 欢乐
D. 繁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