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3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34:21
《芙蓉池作诗》
作者:曹丕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乘着华丽的车夜间游玩,悠闲地步行在西园。
双边的水渠滋润了大地,美好的树木环绕着河流。
低矮的树枝轻轻拂过车顶,修长的树干直冲苍天。
微风吹动着车轮,飞鸟在我前方翱翔。
红霞夹着明月,星星从云间闪耀。
上天洒下五彩光辉,色彩鲜艳如花。
长寿并非像松树那样高大,谁能获得神仙的滋养?
我想遨游,快意无比,愿能保全自己,活到百年。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文学家、书法家,著有《燕歌行》《典论·论文》等,提倡文采与气度的结合,崇尚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芙蓉池作诗》作于曹丕游览芙蓉池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魏晋风度的洒脱与豪放。
《芙蓉池作诗》通过描绘夜游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洒脱的个性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以“乘辇夜行游”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双渠、嘉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的“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通过对树木的描写,突显了自然界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高远理想。
后半部分,诗人以“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的意象,借助天体的景象表达出对人生短暂与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两句“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则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寄托了对长寿与超脱世俗的渴望。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游玩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曹丕的诗歌风格与个性特征。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长寿与超凡脱俗的渴望,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洒脱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卑枝”指什么?
A. 高大的树木
B. 低矮的树枝
C. 繁茂的花草
答案:B
“丹霞夹明月”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幸福
C. 美好
答案:C
诗人希望能长寿,想要达到什么理想状态?
A. 成为神仙
B. 游历四方
C. 过上富裕生活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