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

时间: 2025-05-01 20:44:54

诗句

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

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4:54

原文展示:

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
作者: 黎瓘 〔唐代〕

惯向溪边折柳杨,
因循行客到州漳。
无端触忤王衙押,
不得今朝看饮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常常在溪边折柳送别朋友的情景,因而在行客到达漳州时,感到无奈与不满。由于触犯了王衙的规定,诗人无法在今天的乡饮中尽情欢庆。


注释:

  • :习惯,常常。
  • 溪边:小溪旁。
  • 折柳:折柳送别,古人习惯用柳树送行。
  • 因循:因而,随着。
  • 行客:过路的客人。
  • 州漳:指漳州,诗人所指的地方。
  • 无端:无故,没有理由。
  • 触忤:触犯,冒犯。
  • 王衙:官府,王的衙门。
  • 今朝:今天。
  • 饮乡:乡饮,指乡里的饮宴。

典故解析:

  • 折柳送别:折柳的习俗源于古代,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
  • 王衙:古代官府的象征,代表了权威和禁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瓘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府权威的无奈与抗拒。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惯向溪边折柳杨”引入,展现了诗人对送别习俗的熟悉和对友谊的珍视。接着提到“因循行客到州漳”,暗示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待和喜悦,然而接下来的“无端触忤王衙押”则突显了作者的苦恼和对权威的无奈感,似乎是在质疑社会的规则与限制。

最后一句“不得今朝看饮乡”把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无法参与乡饮的失落。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其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真挚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惯向溪边折柳杨:习惯在溪边折柳送别,表现出诗人对离别场景的熟悉。
  • 因循行客到州漳:由于有行客到达漳州,显得期待又欢喜。
  • 无端触忤王衙押:无故触犯了官府的规定,暗示社会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 不得今朝看饮乡:无法参与今天的乡饮,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折作为送别的象征。
  • 对仗:诗中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情感对比:期待与失落的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期望的主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社会规则的无奈,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思念;在古典文化中,柳树常被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象征自然与恬静,增添了一种柔和的情感基调。
  • 王衙:代表权威与约束,表达了对社会规则的反思与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折柳”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送别
    • B) 迎接
    • C) 祭祀
    • D) 休闲
  2. 作者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参加乡饮?

    • A) 疲惫
    • B) 生病
    • C) 触犯官府
    • D) 没有朋友
  3. 诗中提到的“王衙”主要指什么?

    • A) 学校
    • B) 官府
    • C) 市场
    • D) 宗庙

答案:

  1. A) 送别
  2. C) 触犯官府
  3. B) 官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 《赠汪伦》:通过饮酒送别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深厚,风格略显不同但情感一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吴待制帅襄阳二首 其二 驻目亭 重登斗野亭二首 重登斗野亭二首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张公洞 玉簪花一名鹭鸶 易帅守 听莺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神不收舍 十字旁的字 文经武略 奴颜婢睐 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蛮烟瘴雾 机静 搜罗 鱼字旁的字 争钱 裒多增寡 橡椀 指天誓心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