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3:04
《虞美人 中秋夜听雨寄冰怀大姊》 ——庄盘珠〔清代〕
角声催梦清宵断。
翠被和愁卷。
潇潇风雨响窗棂。
忽忆去年今夜月华明。
别来两叶眉长皱。
可也恹恹瘦。
秋光彊半已难留。
记取雁来时节少登楼。
夜深时,角声催促我入梦,夜色渐浓。
我在翠色的被子中,卷起愁绪。
窗外潇潇风雨声不断。
忽然想起去年今夜的皎洁月光。
自那次分别以来,双眉已愁苦地皱起。
我也渐渐消瘦,显得无精打采。
秋光已渐渐逼近,留下的时光难以再留。
记得大雁来时的季节,少登高楼观景。
作者介绍:庄盘珠是清代的诗人,生于清初,身世较为清贫,却才华横溢。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抒情风格。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中秋夜,诗人因思念姐姐而写,借助当晚的雨声与月光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思念,反映了古人对亲情的深切眷恋。
这首《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作者在中秋夜的孤寂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角声催梦清宵断”便营造出了一种空灵而又寂寞的氛围,角声不仅是催眠的乐音,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接着,“翠被和愁卷”将诗人的愁绪与夜色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思绪纷飞的状态。
“潇潇风雨响窗棂”,在听雨声的过程中,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往年的中秋夜,那时月光明亮,与姐姐的欢聚让人倍感温馨。如今却是两地分隔,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的心情愈加沉重。“别来两叶眉长皱”,每一条皱眉都承载着思念的重量,表达了对姐姐的深切牵挂。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雁来时节”的意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时光的流逝。在情感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人心的孤独,深刻反映了人类对时间与亲情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思念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姐姐的深切怀念与时间流逝的无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
诗词测试:
诗人是在什么节日写的这首诗?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元宵节
d) 春节
诗中提到的“翠被”象征什么?
a) 冷静
b) 忧愁
c) 喜悦
d) 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