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49
江城子
——龚自珍
假山修竹隐蒙茸。忒玲珑。似巫峰。
竹外楼台薄暝一重重。为数春星贪久立,
苍藓上,印鞋弓。留仙裙褶晚来松。
落花风。去匆匆。先把胭脂染得玉笙红。
此夜酒边词笔健,银烛焰,吐如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美丽的山水场景,假山和修竹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玲珑,宛如巫山一般。竹子外面的楼台在薄暮时分层层叠叠,春星贪恋地停留在苍苔上,留下了鞋印和弓的痕迹。晚来的松树上挂着仙女的裙摆,落花随风而去,匆匆而逝。诗人首先将胭脂染成玉笙红的颜色。这一夜在酒边,吟咏之笔格外健旺,银烛的火焰吐出如虹的光芒。
龚自珍(1792-1841),字伯云,号香涛,晚号湘山山人,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擅长诗词,尤其是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龚自珍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江城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时局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江城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春夜的优美景象,诗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如“假山修竹”、“竹外楼台”、“春星”等,构建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山水胜境。整个诗篇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开头以“假山修竹隐蒙茸”引入,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山林之中。接着,诗人利用“薄暝一重重”描绘出夜幕降临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意境的深邃。最后,诗人以“此夜酒边词笔健”收尾,表示在美好的环境和情感的唤起下,创作灵感的涌动。
全诗虽短,但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情感之深,展现了龚自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中“假山修竹”主要指的是:
A. 自然景观
B. 诗人的情感
C. 幻想的意境
答案:A
“银烛焰,吐如虹”中的“如虹”主要是形容:
A. 烛光的颜色
B. 烛光的形状
C. 烛光的光芒
答案:C
诗中提到的“春星”象征:
A. 失落
B. 希望
C. 恐惧
答案:B
《静夜思》与《江城子》都表现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前者简单明了,而后者则较为繁复、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