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少保挽诗 其一》

时间: 2025-05-02 21:23:06

诗句

洁己惟清德,撄鳞有格言。

位虽居鼎鼐,心已在丘园。

身退名增重,年高道愈尊。

哀荣无可憾,馀庆子孙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3:06

原文展示:

洁己惟清德,撄鳞有格言。位虽居鼎鼐,心已在丘园。身退名增重,年高道愈尊。哀荣无可憾,馀庆子孙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保持自身清白是最高的德行,面对逆境时能说出有分量的话。虽然职位高居于权力的顶端,但内心早已向往田园生活。退休后名声更加显赫,年岁增长,道德更加受人尊敬。对于哀荣没有遗憾,留下的福泽使子孙繁盛。

注释: 字词注释:

  • 洁己:保持自身清白。
  • 撄鳞:比喻面对逆境或困难。
  • 格言:有分量、有教育意义的话。
  • 鼎鼐:古代的炊具,比喻高位或权力。
  • 丘园:田园,指隐居的地方。
  • 身退:退休。
  • 名增重:名声更加显赫。
  • 道愈尊:道德更加受人尊敬。
  • 哀荣:指死后得到的哀悼和荣誉。
  • 馀庆:留下的福泽。
  • 子孙蕃:子孙繁盛。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对一位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其晚年生活的描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道德和清廉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为了悼念或赞颂一位高洁的官员,表达对其一生清廉、晚年隐退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高洁之士的生平描述,展现了其清廉自守、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以及晚年隐退后的名声和道德的提升。诗中“洁己惟清德”一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高尚品德,而“撄鳞有格言”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在困难面前的坚定和智慧。后两句“位虽居鼎鼐,心已在丘园”揭示了主人公虽身居高位,但内心早已向往田园生活,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情怀。最后两句“哀荣无可憾,馀庆子孙蕃”则是对主人公一生的总结,表达了对其晚年生活的满足和对子孙后代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洁己惟清德”:直接赞美主人公的清廉品德。
  2. “撄鳞有格言”:比喻在困难面前能说出有分量的话,显示其智慧和坚定。
  3. “位虽居鼎鼐”:虽然职位高居于权力的顶端。
  4. “心已在丘园”:但内心早已向往田园生活。
  5. “身退名增重”:退休后名声更加显赫。
  6. “年高道愈尊”:年岁增长,道德更加受人尊敬。
  7. “哀荣无可憾”:对于死后得到的哀悼和荣誉没有遗憾。
  8. “馀庆子孙蕃”:留下的福泽使子孙繁盛。

修辞手法:

  • 比喻:“撄鳞”比喻面对逆境。
  • 对仗:“洁己”与“撄鳞”,“位虽居”与“心已在”等。

主题思想: 总结诗歌的中心思想,表达对一位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其晚年生活的描述,强调清廉、智慧和隐退后的名声与道德的提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洁己:清白的形象。
  • 撄鳞:面对逆境的坚定形象。
  • 鼎鼐:权力的象征。
  • 丘园:隐居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撄鳞有格言”中的“撄鳞”比喻什么? A. 面对逆境 B. 获得荣誉 C. 保持清白
  2. “心已在丘园”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愿望? A. 隐居 B. 升官 C. 发财
  3. “哀荣无可憾”中的“哀荣”指的是什么? A. 悲伤的荣誉 B. 死后的哀悼和荣誉 C. 失去的荣誉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李少保挽诗》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多是对一位高洁之士的赞美,后者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助于理解王炎的诗作。

相关查询

新晴 夏初湖村杂题 牛饮市中小饮呈坐客 鲤鱼行 游山戏作 鱼池将涸车水注之 天竺晓行 舟中作 秋兴 对食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风化雨 阜字旁的字 夺其谈经 怀瑾握瑜 铁鼓 泚颊 裒凶鞠顽 反犬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朝生夕死 胡服骑射 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杓窊印 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相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