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9:59
我有秦时镜,窈窕龙鸾痕。
我有汉宫玉,触手犹生温。
我有墨九行,惊鸿若可扪。
玉皇忽公道,奇福三至门。
欲供三炷香,先消万古魂。
古春伴忧患,诘屈生酸黁。
且摺三千本,赠与人间存。
我有一面秦代的镜子,镜面上有细腻的龙和鸾的痕迹。
我有一块汉宫的美玉,触摸上去仍然感受到它的温暖。
我有九行的墨迹,惊鸿般的字迹似乎可以触摸。
玉皇突然要讲道理,奇妙的福气在三道门前到来。
想要奉上三炷香,先要消除万古的灵魂。
古老的春天伴随着忧患,曲折的生活滋生了酸楚。
我准备折叠三千本书,赠送给人间以作留存。
龚自珍(1792-1841),字佩弦,号孟潮,晚号香坡,清代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倡导改革,提倡文学的创新。其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也关注社会时事。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龚自珍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试图记录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痕迹。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体现了龚自珍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的“秦时镜”和“汉宫玉”不仅是物品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古物,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
诗的中间部分提及“玉皇忽公道”,显现出诗人对道德与理想的追求。通过“欲供三炷香”,他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与对美好愿望的祈求。在诗的尾段,诗人以“且摺三千本”作为总结,象征着他对文化的传承与对人类情感的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围绕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展开,展现了龚自珍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个人的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秦时镜”象征什么?
A. 文化的辉煌
B. 个人的财富
C. 生活的艰难
“玉皇忽公道”中的“玉皇”指什么?
A. 一位古代皇帝
B. 道教的神明
C. 一种宝物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思考
C. 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四》的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