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张处士竹林甚盛欲观未能兼简王一秀才》

时间: 2025-07-27 16:46:46

诗句

闻道南村竹,春来接远坡。

色侵沽酒旆,声送濯缨歌。

甚欲敲门看,须凭拄杖过。

余阴过西沼,应覆右军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46:46

原文展示:

闻道南村竹,春来接远坡。 色侵沽酒旆,声送濯缨歌。 甚欲敲门看,须凭拄杖过。 余阴过西沼,应覆右军鹅。

白话文翻译:

听说南村的竹林茂盛,春天时与远处的山坡相连。 竹子的颜色映照在卖酒的旗帜上,竹叶的声音伴随着洗涤帽缨的歌声。 非常想敲门进去观赏,但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走过。 竹林的阴影延伸到西边的池塘,应该能覆盖右军(王羲之)的鹅。

注释:

  • 南村:指作者所居住或所指的某个村庄。
  • 接远坡:形容竹林茂盛,与远处的山坡相连。
  • 色侵:颜色映照。
  • 沽酒旆:卖酒的旗帜。
  • 濯缨歌:洗涤帽缨时的歌声,象征清高脱俗。
  • 甚欲:非常想。
  • 拄杖:依靠拐杖。
  • 余阴:竹林的阴影。
  • 西沼:西边的池塘。
  • 右军鹅:指王羲之的鹅,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其鹅因《兰亭序》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村竹林的向往和无法亲临的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村竹林的美丽景象,通过“色侵沽酒旆,声送濯缨歌”的描绘,展现了竹林的生机与和谐。诗中的“甚欲敲门看,须凭拄杖过”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的深切向往和无法亲临的遗憾。最后两句“余阴过西沼,应覆右军鹅”则巧妙地将竹林的阴影与王羲之的鹅联系起来,增添了一丝文化底蕴和想象空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南村竹,春来接远坡。”:听说南村的竹林茂盛,春天时与远处的山坡相连。
  2. “色侵沽酒旆,声送濯缨歌。”:竹子的颜色映照在卖酒的旗帜上,竹叶的声音伴随着洗涤帽缨的歌声。
  3. “甚欲敲门看,须凭拄杖过。”:非常想敲门进去观赏,但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走过。
  4. “余阴过西沼,应覆右军鹅。”:竹林的阴影延伸到西边的池塘,应该能覆盖右军(王羲之)的鹅。

修辞手法:

  • 比喻:“色侵沽酒旆”中的“色侵”比喻竹子的颜色映照在旗帜上。
  • 拟人:“声送濯缨歌”中的“声送”赋予竹叶声音以人的行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无法亲临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生机与和谐。
  • 沽酒旆:象征世俗生活。
  • 濯缨歌:象征清高脱俗。
  • 右军鹅:象征文化底蕴和想象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右军鹅”指的是谁的鹅?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勃 D. 王维

  2. 诗中的“濯缨歌”象征什么? A. 世俗生活 B. 清高脱俗 C. 自然美景 D. 文化底蕴

  3. 诗中的“色侵沽酒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描绘竹林的静谧与深远。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绘春江晚景的美丽与生机。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竹里馆》与袁凯的这首诗都描绘了竹林的美景,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袁凯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无法亲临的遗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袁凯诗集》
  • 《王维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蝴蝶 春雨 剑客 早梅 木兰花 其一 杏花 望远行·长空降瑞 祭天神(歇指调) 玉蝴蝶(重阳·五之五·仙吕调) 凤栖梧 望汉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珍的词语有哪些 丹槛折 扑地掀天 街坊邻居 一命鸣呼 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占书 断齑画粥 鱼字旁的字 重英 見字旁的字 包含帜的成语 小区 涅槃 了然可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