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治亭寓目》

时间: 2025-08-01 07:33:05

诗句

百尺孤亭落照间,六朝遗迹草斑斑。

荣华有尽英雄去,江水无穷鸥鹭闲。

商女晚来犹自唱,行人春尽不知还。

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7:33:05

原文展示:

治亭寓目 袁凯 〔明代〕

百尺孤亭落照间,六朝遗迹草斑斑。 荣华有尽英雄去,江水无穷鸥鹭闲。 商女晚来犹自唱,行人春尽不知还。 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

白话文翻译:

百尺高的孤亭坐落在落日余晖之间,四周是六朝遗留下来的斑驳古迹和杂草。 荣华富贵终有尽头,英雄人物也已逝去,而江水却无穷无尽,鸥鹭在悠闲地飞翔。 商女到了傍晚还在独自歌唱,行人在春天结束时却不知道回家。 我的故乡远在三江之外,烟雾缭绕的树木隐约可见,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尺孤亭:形容亭子高大而孤独。
  • 六朝遗迹:指历史上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留下的遗迹。
  • 草斑斑:形容草地上斑驳的痕迹。
  • 荣华有尽:指荣华富贵终有尽头。
  • 江水无穷:比喻江水永恒不断。
  • 鸥鹭闲:形容鸥鹭悠闲自在。
  • 商女:指卖唱的女子。
  • 行人:指旅人。
  • 故园:指诗人的故乡。
  • 三江外:指远离三江(具体指哪三条江,有多种说法)的地方。
  • 烟树微茫:形容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隐约可见。

典故解析:

  • 六朝遗迹:六朝时期的文化和建筑遗迹,常被用来表达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 荣华有尽:引用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荣华富贵,不可长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袁凯在游历或居住在某地时,目睹六朝遗迹,感慨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从而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亭、遗迹、江水、鸥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荣华有尽英雄去”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而“江水无穷鸥鹭闲”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最后两句“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更是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孤亭落照间”:描绘了一个高大而孤独的亭子,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
  2. “六朝遗迹草斑斑”:遗迹上的草木斑驳,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
  3. “荣华有尽英雄去”:荣华富贵终有尽头,英雄人物也已逝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江水无穷鸥鹭闲”:江水永恒不断,鸥鹭悠闲自在,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
  5. “商女晚来犹自唱”:商女到了傍晚还在独自歌唱,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往时光的留恋。
  6. “行人春尽不知还”:行人在春天结束时却不知道回家,可能是在表达对离乡背井的无奈。
  7. “故园遥在三江外”:诗人的故乡远在三江之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8. “烟树微茫独倚阑”: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隐约可见,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荣华有尽”与“江水无穷”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
  • 拟人:“鸥鹭闲”赋予了鸥鹭悠闲自在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荣华有尽”与“江水无穷”,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亭:象征孤独和寂寞。
  • 六朝遗迹:象征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 江水:象征永恒和不断。
  • 鸥鹭:象征悠闲和自在。
  • 商女:象征过往的时光和留恋。
  • 行人:象征离乡背井的无奈。
  • 故园: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烟树:象征遥远和模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荣华有尽英雄去”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荣华富贵的向往 B.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2. “江水无穷鸥鹭闲”中的“无穷”和“闲”分别象征什么? A. 永恒和忙碌 B. 短暂和悠闲 C. 永恒和悠闲 D. 短暂和忙碌

  3. 诗的最后两句“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袁凯《治亭寓目》与杜甫《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袁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袁凯《治亭寓目》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苏太祝归石城 临江寺僧以金线猿皮蒙棐几 发白沙口次长芦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赠别几复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其一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绣带子(张宽夫园赏梅) 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 次韵答宗汝为初夏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花闭月羞 靑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包含郎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涕结尾的成语 包含攸的词语有哪些 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浃髓沦肤 包含萎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甘嗜 洛阳纸贵 王浆 刻饰 仪表堂堂 板疮 阿家阿翁 颠连穷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