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紫阳庵》

时间: 2025-04-29 10:10:41

诗句

山风吹雨散,杖策一幽寻。

返照穿重壑,飞花过别林。

云开松屋古,竹暗石门深。

不见骖鸾客,空庭下野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41

原文展示:

山风吹雨散,杖策一幽寻。
返照穿重壑,飞花过别林。
云开松屋古,竹暗石门深。
不见骖鸾客,空庭下野禽。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风吹散了细雨,我手持拐杖在幽静的山林中探寻。
夕阳的余晖穿透了深邃的山谷,飞舞的花瓣飘过了那片陌生的林子。
云层散开,古老的松树映入眼帘,竹林幽暗,石门深邃。
不见乘坐骖鸾的客人,空荡荡的庭院里只有野禽在嬉戏。

注释:

字词注释:

  • 杖策:拐杖,借以行走。
  • 返照:夕阳的余晖,指日落时的光线。
  • 重壑:深邃的山谷。
  • 飞花:飘落的花瓣。
  • 骖鸾:传说中一种高贵的鸟,常用于形容高贵的客人。

典故解析:

  • 骖鸾:常见于古诗中,多用来象征高贵的客人或名士,通常与美好的归来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履中,清代诗人,生平多游历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幽静环境,风格清丽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紫阳庵》是陶履中在游历某幽静山林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山水间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作背景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紫阳庵》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色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首句“山风吹雨散”便将读者带入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风吹散了细雨,似乎也吹散了尘世的喧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杖策一幽寻”更是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林中的悠然自得,手持拐杖的身影,勾勒出一位闲适游人的形象。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用“返照穿重壑”描绘了夕阳的余晖穿透山谷的景象,仿佛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接下来的“飞花过别林”,则用飞舞的花瓣表现出春日的生机,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最后两句“云开松屋古,竹暗石门深”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的交错与历史的沉淀。而“不见骖鸾客,空庭下野禽”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虽然没有高贵的客人相伴,但在空荡的庭院里却有野禽的嬉戏,这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陶履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他对喧嚣城市生活的反思与对宁静田园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风吹雨散:描绘山中微风轻拂,细雨渐散,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2. 杖策一幽寻:诗人手持拐杖,在幽静的山林中漫游,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3. 返照穿重壑:夕阳的余晖透过深邃的山谷,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时光的流逝。
  4. 飞花过别林:花瓣随风飘落,经过陌生的林子,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5. 云开松屋古:云层散开,古老的松树显现,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6. 竹暗石门深:竹林阴暗,石门深邃,形成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环境。
  7. 不见骖鸾客:没有高贵的客人来访,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8. 空庭下野禽:空荡的庭院中,只有野禽在嬉戏,展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花”比喻美好的事物与瞬间,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流动。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例如“飞花过别林”,让自然充满生机。
  • 对仗:如“竹暗石门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清新。
  • 细雨:象征细腻的情感与生命的滋润。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飞花:象征青春与美好的瞬间。
  • 松树、竹林、石门:象征古老与宁静,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在山林中游玩的场景? A. 山风吹雨散
    B. 杖策一幽寻
    C. 飞花过别林
    D. 不见骖鸾客

  2. “云开松屋古”中,松屋象征着: A. 高贵
    B. 古老与宁静
    C. 繁华
    D. 生机

  3. 诗中没有出现的意象是: A. 野禽
    B. 夕阳
    C. 江河
    D. 竹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陶履中的《紫阳庵》与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陶履中的诗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通过问答的方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陶履中研究》
  2. 《古诗词赏析》
  3.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 其二 游仙一首 送婺教林伯良兼柬直卿山长 答谢法曹 叹老 书窗 送张守秘丞二首 寄熊主簿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南山感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秃宝盖的字 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别作良图 齲字旁的字 老眊 社稷为墟 阱室 殳字旁的字 金刚不坏身 戍妇 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青黄沟木 丰杀随时 珍瑞 响不辞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