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皇后阁春帖子》

时间: 2025-05-04 00:36:59

诗句

内仗朝初退,朝曦满翠屏。

砚池浑不冻,端为写兰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6:59

原文展示:

皇后阁春帖子
作者: 陆升之 〔宋代〕

内仗朝初退,朝曦满翠屏。
砚池浑不冻,端为写兰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晨曦洒满了翠绿的山屏,显得格外生机盎然。砚池的水面没有结冰,这是因为它正好在写兰亭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内仗:指内廷的侍卫或仪仗队,这里暗指清晨的宁静。
  • 朝曦:指清晨的阳光,象征着新的开始。
  • 翠屏:指绿色的山峦,形容春天的生机。
  • 砚池:砚台的水池,象征文人画家的创作环境。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所描绘的美好场景,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会。

典故解析:
“兰亭”典出王羲之的《兰亭序》,描述了他与友人在兰亭聚会时的情景,表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升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融入个人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的清晨,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皇后阁春帖子》是一首描绘春天早晨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清晨的阳光洒落在翠绿的山屏上,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用“内仗朝初退”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晨曦刚刚退去,万物开始苏醒,给人以清新之感。而“砚池浑不冻”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生机,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已经使砚池的水面不再结冰,象征着创作灵感的涌现。最后一句“端为写兰亭”,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兰亭美景的向往,也隐含了对文人雅士情谊的珍视。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意蕴,语言清新自然,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捕捉,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文人情怀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仗朝初退:描绘清晨的宁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新的一天开始。
  2. 朝曦满翠屏:描绘晨光洒满青翠的山峦,透出春天的生机。
  3. 砚池浑不冻:砚池的水面温暖而不结冰,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创作的活力。
  4. 端为写兰亭:暗示创作的灵感与美好景象的结合,表达了对文人雅集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晨曦与春天的景象比作生机与希望,增强了诗意。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文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敏感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曦: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翠屏: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砚池:象征文化与创作的环境。
  • 兰亭:象征文人雅士的聚会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内仗朝初退”意指什么?
    A. 清晨的宁静
    B. 早晨的喧闹
    C. 日落的景象
    D. 暴风雨的来临

  2. “砚池浑不冻”中“浑”字的意思是?
    A. 清澈
    B. 浑浊
    C. 完全
    D. 使劲

  3. “兰亭”是指哪个著名的文人聚会场所?
    A. 竹林
    B. 兰亭
    C. 西湖
    D. 颐和园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序》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陆升之的《皇后阁春帖子》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各有千秋。陆升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宁静的山林之美,两者都反映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诗经与汉乐府》
  • 《王羲之与兰亭序的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九龙争珠战渊底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二首 其二 公无渡河三首 其二 公无渡河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包含逝的成语 秽德彰闻 蜡烛 肘腋之忧 殚尽 車字旁的字 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齊字旁的字 耳边之风 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弃德从贼 乳羝 瓜字旁的字 雨泽下注 追歼 香字旁的字 猎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