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绿窗诗十八首 其十》

时间: 2025-05-07 09:48:05

诗句

小妹方才习《孝经》,可怜娇怯性偏灵。

自寻《女诫》窗前读,嗔道家人不与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8:05

原文展示

小妹方才习孝经,可怜娇怯性偏灵。自寻女诫窗前读,嗔道家人不与听。

白话文翻译

小妹刚刚在学习《孝经》,看她那娇弱又灵巧的性格,真让人怜惜。她独自一人在窗前阅读《女诫》,却生气地说家人没有人来听她诵读。

注释

  • 小妹:指年轻的妹妹,通常是对年幼女性的称呼。
  • :学习、研读。
  •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孝道的思想。
  • 可怜:值得同情、怜惜。
  • 娇怯:形容性格娇嫩、胆怯。
  • 性偏灵:性格中有灵巧、聪明的特征。
  • 自寻:自己寻找或决定。
  • 女诫:是古代对女性的教诲,强调贞操和贤良。
  • :生气、责怪。
  • 道家人:指家中的人,可能是指对道教文化有了解的人。

典故解析

《孝经》是儒家经典,强调孝道的重要性,适用于所有家庭教育。《女诫》是古代对女性的教诲,强调女性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诗中提及这两部经典,暗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教育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蕙兰,元代女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因其作品多涉及女性情感与教育,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她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女性独立和教育的重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对女性教育逐渐重视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妹妹教育的关心与期待,展现了家庭教育中的女性角色。

诗歌鉴赏

《绿窗诗十八首 其十》通过小妹学习《孝经》和《女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教育的思考。诗中小妹娇怯的性格与她独自学习的情景形成对比,突显了她在知识追求中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嗔道家人不与听”,不仅展示了小妹对家庭支持的渴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学习的困境。诗的情感真挚,既有对妹妹的怜惜,也有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诗人传达了对女性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家庭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妹方才习孝经:小妹刚刚在学习《孝经》,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接受。
  2. 可怜娇怯性偏灵:对妹妹性格的描绘,显示出她的弱小与聪慧。
  3. 自寻女诫窗前读:她独自在窗前阅读《女诫》,表现出她对女性道德教育的渴求。
  4. 嗔道家人不与听:她对家人不愿意倾听她读书的怨怼,反映出对支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小妹的娇怯与她独立学习的勇气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小妹的情感通过“嗔”字展现,赋予她人性化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和对传统道德的反思,透过小妹的学习和情感,展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家庭支持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妹:代表了年轻女性,象征着未来与希望。
  • 窗前:象征着知识的光芒与对外界的渴望。
  • 《孝经》、《女诫》:代表传统文化与教育,承载着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妹在学习哪部经典文献?

    • A.《道德经》
    • B.《孝经》
    • C.《诗经》
    • D.《论语》
  2. 小妹对家人不愿意倾听她读书的态度是什么?

    • A. 开心
    • B. 嗔
    • C. 无所谓
    • D. 伤心
  3. 诗中提到的“女诫”主要强调什么?

    • A. 男性责任
    • B. 女性道德
    • C. 家庭和谐
    • D. 社会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 《红楼梦》中的诗词:涉及女性教育与情感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孙蕙兰的诗更侧重于家庭教育与女性成长,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于爱情与人生的感慨。两者展现了不同背景下女性的情感世界与文化追求。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杂兴十首 小桃源 送金潮州三首 长相思(寄远) 沁园春(四和) 访李公晦山居 杂咏一百首·严光 送侍读常尚书绝句六首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德报德 市开头的成语 包含赘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走字旁的字 不屑毁誉 自字旁的字 速忙 粗丑 缀玉联珠 静缘 不经世故 尣字旁的字 包含讲的词语有哪些 弯腰捧腹 研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