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3:46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
白居易 〔唐代〕
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
明催竹窗晓,寒退柳园春。
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
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细雨,东风轻拂,像是在撒下玉屑。明亮的晨光催促着竹窗外的清晨,寒气渐渐退去,柳园也开始显露春意。绿芽的香气令人怀念,红炉的温暖令人亲近。可怜的是,只有短短三两天,愿你不要成为一个失去雅致的闲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在唐代,诗人通常描写早春的景象,表现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提到的“红炉”象征着温暖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早春时节,正值白居易与友人交往之际。诗人的心境也在春暖花开之际得到提升,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珍视与向往。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描绘了细雨、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的开头“漠漠复雰雰”便以柔和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意境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温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东风散玉尘”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东风比作撒下的玉屑,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柔与细腻。诗中的“寒退柳园春”更是将春的到来与寒冷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温暖的春意渐渐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意象。这里的“绿”和“红”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温暖,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惬意。同时,最后一句“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则引导出一种对生活的珍惜,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东风散玉尘”)、拟人(如“明催竹窗晓”)和对仗(如“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漠漠复雰雰”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东风散玉尘”中的“玉尘”代表了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的早春诗作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白居易的诗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显得轻松愉悦,后者则略显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