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 通州道中》

时间: 2025-05-07 05:19:20

诗句

浅水立凫翁。

芦荻西风。

焜黄老柳半书虫。

一段冷云斜日外,澹影横空。

路指凤城东。

石陌遥通。

田家禾黍正年丰。

夹岸舞翻红稏,拍手儿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19:20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通州道中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浅水立凫翁。
芦荻西风。
焜黄老柳半书虫。
一段冷云斜日外,
澹影横空。

路指凤城东。
石陌遥通。
田家禾黍正年丰。
夹岸舞翻红稏,
拍手儿童。


白话文翻译:

在浅水中,一位老翁正在静静地站着。
芦苇和荻草在西风中摇曳。
那金黄的老柳树上,有半只蝉在鸣叫。
远处冷冷的云彩在斜阳之外,
淡淡的影子横跨天空。

道路指向东边的凤城。
石头小路遥远而通畅。
田里的禾苗和黍米正值丰收的季节。
河岸两边,红色的稻穗在舞动,
孩子们在一旁拍手欢呼。


注释:

字词注释

  • 凫翁:指的是在水中徘徊的老翁。
  • 芦荻:指芦苇和荻草,都是水边植物。
  • 焜黄:形容柳树的颜色,黄中带红,表现出秋冬的气息。
  • 书虫:这里指的是蝉,因其鸣叫声像是书中虫鸣。
  • 冷云:指的是阴冷的云朵,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年丰:丰收的年份,表示农作物长势良好。

典故解析

  • “凤城”指可能是历史上某个著名的城池,象征着繁荣和希望。
  • “拍手儿童”这一意象传达了田园生活的欢乐与纯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本,清代诗人,生于1736年,卒于1804年,字子云,号秉甫,江苏人。叶绍本的诗歌风格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安定、农业生产繁荣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丰收季节的欣喜。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通州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饶的乡村景象。开篇的“浅水立凫翁”,以一位老翁的形象引入,既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是对乡村生活的生动再现。接着,诗人通过“芦荻西风”和“焜黄老柳”,展现出秋日的气息,描绘出一种恬静的乡村风光。

诗中“一段冷云斜日外,澹影横空。”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冷云与斜阳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宁静与深邃的感受,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最后几句“路指凤城东,石陌遥通……”则转向了对丰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拍手儿童的欢乐声,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纯真童年的赞美,令人感受到一份温暖和幸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与对丰收季节的喜悦,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情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浅水立凫翁: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场景,老翁在浅水中站立,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2. 芦荻西风:用自然元素(芦荻)表现出风的动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3. 焜黄老柳半书虫:老柳树上蝉鸣的描写,增添了生机与自然的韵律。
  4. 一段冷云斜日外,澹影横空:冷云与斜阳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一种内心的平静。
  5. 路指凤城东:明确了方向,象征着前进与希望。
  6. 石陌遥通:描绘出道路的悠远,象征着通往繁荣的希望。
  7. 田家禾黍正年丰:丰收的场景,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富足。
  8. 夹岸舞翻红稏,拍手儿童:生动的场面,孩子们欢呼,传达了快乐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书虫”形容蝉鸣,赋予生动形象。
  • 拟人:如“夹岸舞翻红稏”,赋予植物以生命与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丰收的喜悦,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凫翁:象征着乡村的宁静。
  • 芦荻:代表自然的生机。
  • 老柳:传达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冷云:体现了自然的变化。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凫翁”指的是: A. 一位年轻人
    B. 一位老翁
    C. 一只鸟
    D. 一位诗人

  2. “夹岸舞翻红稏”中“稏”指的是: A. 田野
    B. 稻谷
    C. 花朵
    D. 树木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描写城市生活
    B. 赞美乡村丰收
    C. 讨论人生哲理
    D. 表达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乡村四月》陆游

诗词对比

  • 《浪淘沙 通州道中》 vs 《静夜思》
    • 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与生活,前者展现了乡村的丰收与欢乐,后者则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欢快,后者则充满了抒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基础知识与欣赏》

相关查询

将次项城阻风舟不能进 永叔内翰见访 送胡胡官知潮州 和原甫同邻几过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道子画听越僧琴闽僧写宋贾二公真 依韵答惠勤上人 环州通判张殿丞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李尚书挽词二首 依韵和太祝同诸君游园湖见寄 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咄咄怪事 燕足系诗 用字旁的字 优伶 作福作威 三星高照 垂发戴白 千秋万载 怨开头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捉奸见床 无颜帢 走字旁的字 解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