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老农十首》

时间: 2025-05-07 07:32:23

诗句

田畴总是十分苗,处处逢人意气骄。

不问神祠赛箫鼓,君臣有道四时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23

原文展示:

田畴总是十分苗,处处逢人意气骄。不问神祠赛箫鼓,君臣有道四时调。

白话文翻译:

在田野上,禾苗长势喜人,处处都能看到人们的骄傲与自信。不去关心神庙祭祀的乐声与鼓响,只要君主和臣子都能治理有道,四季自然就会和谐安定。

注释:

  • 田畴:指农田,田地。
  • 十分苗:形容禾苗生长得非常好。
  • 意气骄:形容人们因丰收而感到自豪。
  • 神祠:祭祀神灵的庙宇。
  • 赛箫鼓:比喻祭祀时的乐声。
  • 君臣有道:君主和臣子治理国家有道义。
  • 四时调:四季的变化和谐,指自然的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协,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作品多反映农民生活,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诗人通过描绘农田和民众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对丰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老农十首》体现了农民的生活与情感,首句“田畴总是十分苗”展现出丰收的景象,读者能感受到农田的生机与希望。这种描绘不仅是对自然生长的赞美,也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接下来的“处处逢人意气骄”则反映了人们在丰收后的自豪感,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社会气氛。

而“神祠赛箫鼓”一句则转向对祭祀的淡漠,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和谐社会不仅仅依赖于宗教仪式,更多的是君臣之间的良好治理。最后一句“君臣有道四时调”则强调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只有当君主和臣子都能明理施政,才能让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的状态。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丰收的欢喜,也有对社会治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关心民生、渴望社会安定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田畴总是十分苗”:描绘丰收的农田,展现出农作物生长良好的景象。
    • “处处逢人意气骄”:人们因农作物丰收而感到骄傲,表现出自信的精神面貌。
    • “不问神祠赛箫鼓”:不再关注神庙的祭祀和乐声,暗示对传统宗教仪式的淡化。
    • “君臣有道四时调”:强调治理有道的重要性,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规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田畴”与“神祠”,“意气骄”与“君臣有道”,形成韵律的美感。
    • 比喻:将丰收比作人们的骄傲,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社会治理的期望,强调人们应重视实际的生活而非形式的祭祀,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田畴:象征着农业和丰收,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 神祠:代表传统文化与信仰,暗示对旧有观念的反思。
  • 君臣:象征国家治理,反映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田畴总是十分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田地贫瘠
    • B. 农作物丰收
    • C. 社会动荡
  2. “君臣有道四时调”意指什么?

    • A. 君臣关系不和
    • B. 社会治理有方
    • C. 自然灾害频发
  3. 诗中对神庙祭祀的态度是?

    • A. 非常重视
    • B. 认为不重要
    • C. 中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乡村四月》 by 杜甫:同样描绘农村生活的诗作。
  • 《静夜思》 by 李白:在自然与人情方面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曾协的诗更注重表现农民的实际生活状态,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广泛收录。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帮助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
  3. 《农民与社会:宋代的农村经济与文化》:深入探讨宋代农民的生活与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楼下清歌 点绛唇·晓角霜天 点绛唇 西楼感梦 点绛唇 其一 暮登新安镇城楼 点绛唇 点绛唇 余子厚从西安还蜀,遣使迎之,用俞商卿韵先寄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暮景 点绛唇 乡居春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年作 耂字旁的字 止泊 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瀛环 用字旁的字 硬撑门面 造作矫揉 大可不必 舟字旁的字 轩旗 衣字旁的字 腰鼓兄弟 阜字旁的字 李下无蹊径 峭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