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34:22
和关子东铁尺歌
王之望 〔宋代〕
先生平生无俗嗜,
博取珍奇自娱戏。
案间双尺本蛟龙,
怪底雄雌俱出地。
含精古铁色沈沈,
质白玉兮价黄金。
有时风雨暗堂室,
直恐雷电相搜寻。
净业知君专笔砚,
白首残编天眼见。
一朝出此瑞文房,
神物化成非锻鍊。
阅遍千人谁得将,
主人比德端且方。
永供黄卷镇边幅,
明窗净几生辉光。
先生歌成惊杰句,
助发铿锵得君故。
何人似与郭代公,
宝剑豪篇不须赋。
这首诗写道:
先生一生没有普通的嗜好,
而是广泛地收集珍奇之物自娱自乐。
案子上的这双尺本是蛟龙,
奇怪的是雄雌之尺都从地里冒了出来。
含有精华的古铁,颜色深沉,
质地如白玉般的尺,价值如黄金。
有时风雨交加,暗淡了堂室,
我真害怕雷电下来搜寻。
净业知道您是专心写字的,
白头老人残存的书可以看到天的眼界。
某一天这瑞气从文房里出现,
这神物似乎不是经过锻炼所成。
看遍千人,谁能得到它,
主人品德端正而且方正。
这双尺永远供奉在卷轴边上,
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桌子生辉光。
先生的歌声成就了惊人的句子,
帮助发出铿锵的声音是因为您。
谁能像郭代公那样,
宝剑和豪华的篇章无需赋诗。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王之望对书法与文房四宝的热爱之际,表达了他对珍贵文具与文人气质的赞美。
这首诗以对文房四宝中尺的描写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先生平生无俗嗜”引出对文人雅趣的追求,随后通过“案间双尺本蛟龙”描绘尺的独特和珍贵,诗中的尺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作者将尺比作蛟龙,意在强调其非凡与灵动。通过对尺的细致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珍品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风雨暗堂室”,反映出书写环境的变化,暗示在不利环境中仍需坚持文化创作的决心。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郭代公的赞美,将其与宝剑、豪华篇章相提并论,突显出文人作品的价值和气魄,显示出诗人在文化传承与个人品德方面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对文人品德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追求,体现了古人对珍贵文化物品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蛟龙”是什么的比喻?
A. 笔
B. 尺
C. 墨
D. 纸
诗人对文人的哪些特质表示赞美?
A. 品德与才华
B. 财富与地位
C. 外貌与风度
D. 性格与爱好
诗中提到的“郭代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李白
C. 郭子仪
D. 杜甫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二者均表现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但王之望更强调文房四宝的价值,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