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19
蓬室有姝女,颜色耀朝晖。
幽独人未识,婵娟心自知。
高堂悬宝鉴,美丑良不欺。
借君一寸光,为妾照蛾眉。
念当有所适,辞亲结罗衣。
常恐妾命薄,失身轻薄儿。
安得嬿婉人,白头同所归。
在蓬草搭成的房子里,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容颜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耀眼。
她独自在幽静的地方,世人还未曾识得她,只有她自己心中明白那份婉约之美。
高堂上悬挂着一面宝镜,美与丑在镜中不会有丝毫的欺骗。
我希望借用你的一点光芒,来照亮我的眉妆。
我想着将来要有所归宿,因此辞别亲人,缝制罗衣。
我常常担心我的命运薄弱,害怕被那些轻浮之人所轻视。
我希望能得到一个温婉的人,携手白头到老。
在诗中,提到的“宝鉴”不仅是一个物品,更象征着自我认知和社会对美的评价。古代常用镜子来反映真相,寓意深刻。
王之望,宋代诗人,风格清新,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思考。
这首诗写于王之望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之时,反映了他对婚姻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上李丈尚书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王之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蓬室”与“高堂”的对比,体现出社会地位与内心追求的矛盾。女子在幽静的环境中,虽美丽却无人识得,代表了社会对个体的忽视。诗人借用“借君一寸光”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整体上,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的交织,突显了人们在爱情与自我认同中的挣扎。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女子的内心世界,探讨了爱情、命运与自我认同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真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蓬室有姝女”中的“姝女”指的是什么?
A. 普通女子
B. 美丽的女子
C. 老年人
D. 书生
诗中提到的“宝鉴”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自我反省
C. 权力
D. 自然美
诗人最希望的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找到温婉的伴侣
C. 享受孤独
D. 留在家中
王之望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抉择与挣扎,王之望的诗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