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5:05
四见重阳矣。怅悲秋他乡何处?登山临水。为问诸公高宴会,遍插茱萸有几。何必学牛山掩涕。我忆楞伽湖畔路,是少年行乐尝过此。吟一句,满城雨。追寻昨梦依然耳。惊回头歌台舞榭,半成蒿里。戏马龙山今在否,争甚英雄竖子。谁保得古而无死。但趁清秋风日美,酹黄花侧帽斜阳里。怕转盼,寒沙起。
已经是第四次见到重阳节了。感到悲伤的是,秋天的他乡究竟在何处?我登山临水,想问各位朋友们的高朋满座,遍插茱萸的场景有几许呢?何必像牛山那样掩泪。我回忆起楞伽湖畔的路,那时我年轻时曾在这里欢笑。吟唱一首诗,满城尽是雨水。追寻昨日的梦依旧在耳边。惊回头,歌台舞榭,如今已是半成蒿草。问戏马龙山还在吗,英雄与无赖又有什么区别?谁能确保古老的东西不会消亡?但趁着这清秋的美好风日,倒酒于黄花旁,斜阳里。只怕一转眼,寒沙又起。
尤侗,明代诗人,其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语言清丽而富有哲理。
重阳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诗人在这个节日里的思考与感怀,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追忆。
这首《贺新郎 其十》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与思考。开头以“怅悲秋他乡何处”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在外地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诗中提到的“遍插茱萸”是重阳节传统习俗的体现,但接着转向对过往的怀念,表现了诗人渴望回归的情感。
“我忆楞伽湖畔路,是少年行乐尝过此”,这里充满了怀旧的情绪,回忆起年轻时的欢乐,似乎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的意象变化丰富,从山水到酒宴,再到对英雄无赖的思考,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时光的深刻反思。
最后,诗人在斜阳下的美好瞬间中又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体情感既有欢愉也有忧伤,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情感深沉而复杂。
重阳节通常会插什么植物?
诗中提到的“牛山”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对楞伽湖畔的回忆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