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8:02
作者: 沈磐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强干谋成祸乱纡,渔阳突骑竟长驱。
运筹不少黄罗汉,坚壁难逢周亚夫。
司马岂闻娴将略,秩宗何自绾兵符。
宫车赴火君臣尽,一寸丹心逐鼎湖。
强大的权臣策划的阴谋最终导致了国家的混乱,渔阳的突骑兵一路长驱直入。
运筹帷幄的能力却不如黄罗汉(指汉朝的名将),坚守城池也难以匹敌周亚夫(周亚夫是汉朝著名的将领)。
司马迁怎能理解熟练的战略,秩宗(指统治者)又为何亲手束缚军权?
皇宫的车驾直奔火海,君臣都已覆灭,只有这寸寸丹心在追逐着鼎湖的理想。
作者介绍:
沈磐,清代诗人,字子华,号阮亭,生于1640年,卒于1717年。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笔。他的作品常常反映时代风貌,关心国家大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沈磐通过追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国家存亡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用“强干谋成祸乱纡”揭示了权臣的阴谋对国家的破坏,紧接着通过渔阳突骑的描写,渲染了战争的紧迫感与混乱。作者以黄罗汉与周亚夫的对比,强调了运筹帷幄的重要性与坚守的无奈,展现了历史的不公与英雄的无奈。
“司马岂闻娴将略”一句指出了历史与现实的隔阂,司马迁的历史智慧在当今却被忽视,显示出统治者的不明智与对军事的轻视。最后的“宫车赴火,君臣尽”则预示着权力的覆灭与忠心的无奈,尽管“丹心逐鼎湖”,却难以改变历史的潮流。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勾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情感真挚,思想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忧虑与对忠诚理想的追求,揭示了权力与责任、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罗汉”指的是谁?
A. 汉朝名将
B. 诗人本人
C. 一位历史学家
答案:A
诗中“宫车赴火”比喻什么?
A. 权力的荣耀
B. 权力的覆灭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B
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
A. 赞美与崇敬
B. 轻视与否定
C. 忧虑与反思
答案:C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陈靖献公祠三首 其一》的诗意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