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7: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7:22:20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两岸的月桥上,花朵半开,红艳的花瓣散发着香气,暗中误导了游人。大家都说前往武陵溪的路,但实际上却不知不觉迷入了江南。花儿本来是冰霜般的清冷态度,怎么枝头却有点点胭脂的污点?难道是东风觉得花色太过淡薄?问花,却又见她娇羞无语。
“武陵溪”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和人们向往的归宿。
作者介绍:真德秀,字子华,号醒庵,宋代词人,以清新秀丽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们常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寄托。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游人在春天的迷醉心情,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以“两岸月桥花半吐”引入,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景,花朵的香气和色泽使得游人流连忘返。但随着词句的深入,隐含的迷失感逐渐显露,游人不知不觉中迷入江南,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中可能的迷茫与困惑。
接下来的“冰霜真态度”,则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花的真实之美的赞美,然而“点点胭脂污”又引出了对美的质疑,是不是美的外表掩盖了内心的真实?最后的“问花花又娇无语”,更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花的沉默与娇羞,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与真实、外表与内心的辩证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在追求美好过程中可能的迷失与困惑。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月亮 B. 花朵 C. 河流 D. 山峦
“武陵溪”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迷失方向 D. 自然美
“问花花又娇无语”中,花的表现反映了什么? A. 花的骄傲 B. 花的沉默与内心的复杂 C. 花的开放 D. 花的凋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真德秀的词更侧重于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怀。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现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宋代词人多样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