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38:13
此月才过禊事修,芳辰冉冉逝如流。
牡丹开了寒应尽,燕子归来春又休。
衰鬓难将新绿染,颦眉岂为落红愁。
劳生扰扰何时足,已拟抛家理钓舟。
这个月刚过了清明节,春天的美好时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
牡丹花已经开了,寒冷的季节也快要结束;燕子归来了,但春天似乎又要休息。
我这衰老的鬓发难以再沐浴新绿,愁眉并不是因为落花而生。
人生繁忙,何时才能满足呢?我已打算抛下家务,去理钓舟。
“禊”是古代春天的祭祀活动,通常在春天的清明节进行。诗中的“牡丹”和“燕子”都是春天的象征,牡丹花开代表着春天的美丽,而燕子归来则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及其短暂。诗人在这里感叹春天的流逝以及自己年华已逝,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的时代。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明前夕,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生活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开头提到的“禊事”,引发了对春天的思索,诗人观察到春天的美丽转瞬即逝。牡丹花的绽放与燕子的归来,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生活的美好时光。然而,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衰鬓难将新绿染”,不仅描述了岁月的流逝,也隐含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无奈。诗人对生活的琐碎感到疲惫,渴望回归自然,抛却繁杂的世俗生活,去追求一种更加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对生活理想的向往,展现了人性对自由与安宁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以清明为引子,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结合了个人感受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既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又承载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禊事”是什么?
A. 祭祀活动
B. 赏花活动
C. 读书活动
D. 农耕活动
“衰鬓难将新绿染”中“新绿”指的是什么?
A. 新的季节
B. 青春的气息
C. 新的事物
D. 新的希望
诗人想要抛下的是什么?
A. 家庭
B. 工作
C. 生活琐事
D. 朋友
卫宗武的《清明前呈文几》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卫宗武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感慨和生活的无奈,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