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3:27
月中行
作者:陈允平 〔宋代〕
鬓云斜插映山红。
春重淡香融。
自携纨扇出帘栊。
意欲扑飞虫。
蔷薇架下偏宜酒,
纤纤手自引金钟。
倦歌佯醉倚东风。
愁在落花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诗人一头斜插着山红的云鬓,淡淡的春香融入空气中。他独自携带着纨扇走出帘栊,心中想要扑捉飞虫。蔷薇架下正适合饮酒,他那纤细的手引导着金钟,似乎在邀约。倦怠的歌声中,假装醉意依偎在东风里,心中的愁绪则藏在飘落的花瓣中。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蔷薇”常与爱情、浪漫相关联,而“倦歌”则表达了对生活的疲倦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优雅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诗人在春季闲暇时光的心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慨。
《月中行》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开头两句利用“鬓云”和“山红”相结合,构建出一个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日的妩媚。在“自携纨扇出帘栊”中,诗人通过行动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态度,仿佛在享受春日的宁静与闲适。
而“意欲扑飞虫”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向往,飞虫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接下来的“蔷薇架下偏宜酒”,展现了一种社交的愉悦与轻松,反映了人们在春日里畅饮欢聚的快乐。
最后两句“倦歌佯醉倚东风。愁在落花中。”则带来了情感的转折,虽然表面上是享受春日的欢愉,但内心却藏有一丝愁绪,这种对比恰好反映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整首诗在欢愉与愁苦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和个人感情的交织,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鬓云”指的是:
A. 头发的样式
B. 山的颜色
C. 水的流动
“纨扇”是一种:
A. 餐具
B. 扇子
C. 装饰品
诗人在蔷薇架下偏宜什么?
A. 饭
B. 酒
C. 茶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