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8:48
游阳明洞天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万木阴沉锁石门,
烟霞深处近昆仑。
洞箫声接玉台磬,
宝盖影摇金殿旛。
湘浦有龙云气湿,
越山无鹤露华昏。
灵芝采尽妲何处,
溪上白苹花正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洞天景致。万树阴影笼罩着石门,迷雾与霞光交织在昆仑山附近。洞中箫声与玉台上的磬声相接,宝盖的影子在金色殿楼的旌旗上摇曳。湘江岸边云气湿润,越山上没有仙鹤,露水的光辉显得昏暗。灵芝被采尽了,那妲(妲己)此时又在何处?溪边的白苹花却正盛开,生机盎然。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致,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山水诗流行时期,诗人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超脱的境界,描绘出理想化的仙境。
《游阳明洞天》是一首描绘山水洞天的诗,透过诗人的笔触,展现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诗中“万木阴沉锁石门”一开头便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通往洞天的入口是被自然所遮蔽的。紧接着“烟霞深处近昆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空间的深邃与遥远,昆仑作为古代神话中的圣地,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后面的“洞箫声接玉台磬”,通过音乐的意象增添了洞天的灵动性,仿佛在诉说着洞中仙人的生活。而“宝盖影摇金殿旛”,则引入了宗教建筑的意象,表现出一种神圣与庄严的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现实,湘浦和越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湿润与凋零,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无常。最后一句“溪上白苹花正繁”,则以生机盎然的画面结束,暗示希望与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仑”象征什么?
A. 遥远的地方
B. 神话中的圣地
C. 水边的景象
D. 现实的喧嚣
“湘浦有龙云气湿”中的“龙云”指什么?
A. 天空的云彩
B. 传说中的龙
C. 自然的湿润
D. 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失落
B. 希望与追求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