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21:49
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
城里的狐狸尾巴独自束起,山里的鬼面容像参天的蔓藤一样。
作者介绍:卢照邻,唐代诗人,字元度,号景山,晚号无闷道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狐狸和鬼,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复杂心理和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形式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城市中的狐狸和山中的鬼,形成鲜明对比。狐狸作为城市的象征,代表了狡诈和孤独,显示出城市生活的冷漠与竞争。而山鬼则代表了自然和神秘,暗示着一种无法触及的存在,给人以无限遐想。诗中通过“独束”和“参覃”这两个意象,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与对立。整体来看,诗意深远,令人深思,是唐代诗歌中较具特色的一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比意象,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探索。
诗词测试:
“城狐”指的是: A. 乡下的狐狸 B. 城市中的狐狸 C. 山里的狐狸
“山鬼”象征什么? A. 神秘的存在 B. 狡诈的角色 C. 城市的魅力
诗中的“尾独束”暗示了什么? A. 狐狸的快乐 B. 狐狸的孤独 C. 狐狸的狡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