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1:07
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开寒御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无知与淡泊,辛苦滞留在繁华的皇城中。到了后来,感到尘世的疲惫,开始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在桃源的迷雾中,桂树显得格外迷人,似乎可以在此长久停留。诗人与世俗的生活截然不同,而与海鸥的悠闲生活相似。古老的苔藓覆盖在井边,新鲜的乳水在崖边流淌。老者有如鹤般自在,山神或许会化为鸠。泉水在碧绿的涧底鸣响,花瓣在幽静的紫岩上纷纷落下。日暮时分,享用龟壳做的餐食,披上寒冷的鹿皮裘衣,早已分不清是秦国的将军还是汉代的豪杰,更难辨春秋交替。感谢青溪的旅客,愿与赤松共游而去。
卢照邻(约 640—约 684),字景升,号志道,唐代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过东山谷口》创作于卢照邻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创作时社会动荡,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内心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过东山谷口》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开篇即表露出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无所谓。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将视野转向自然,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桃源,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诗人似乎在这些景象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
从诗的意象来看,桃源、桂树、古苔等都代表了诗人理想的隐逸之地,而“日暮餐龟壳,开寒御鹿裘”则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既朴素又自得其乐。最后,诗人通过“宁知春与秋”的句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淡然,超越了历史的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示。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C. 战争的残酷
D. 名利的追求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古苔依井被”表达了对_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追求。(对/错)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过东山谷口》这首诗的意蕴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