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盆池》

时间: 2025-07-28 20:51:46

诗句

三尺清池窗外开,茨菰叶底戏鱼回。

雨声转入浙江去,云影还从震泽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1:46

原文展示:

三尺清池窗外开,
茨菰叶底戏鱼回。
雨声转入浙江去,
云影还从震泽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三尺宽的清澈池塘,窗外的景色美丽,池塘底下的茨菰(即水生植物)叶子下嬉戏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雨声似乎随着水流转向了浙江,而云影又从震泽(即震泽湖)那边飘过来。

注释:

  • 三尺:指池塘的宽度,形容其小巧清幽。
  • 茨菰: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叶片宽大,适合鱼儿栖息。
  • 戏鱼回:鱼儿在水中嬉戏,表达了生机与活力。
  • 浙江:指浙江省,雨声的去处,表现出水的流动性。
  • 震泽:古代地名,指震泽湖,给人一种地理距离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义父,号白雨,南宋诗人,出身于浙江。他以诗词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盆池》是陈与义的一首清新之作,虽然简单,却蕴含了深厚的意境。诗以池塘为主体,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自然场景,通过“茨菰叶底戏鱼回”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水中鱼儿的嬉戏,体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诗中“雨声转入浙江去”一句,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感,似乎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然环境,雨声的消散与水流的流动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云影还从震泽来”则巧妙地将云的影子与地理位置相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诗人在这幅画面中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乡愁。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令人心生向往,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尺清池窗外开: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池塘,窗外的美景引人入胜。
  2. 茨菰叶底戏鱼回:茨菰的叶子下,鱼儿在玩耍,展示了生机与活力。
  3. 雨声转入浙江去:雨声仿佛随着水流向浙江方向,表达了流动与变化。
  4. 云影还从震泽来:云的影子从震泽湖飘来,形成了一种空间的交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流动的水,表现出自然的动态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池塘”“茨菰”“鱼儿”“雨声”“云影”等意象构建出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心理上的安宁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池:象征宁静与清澈,代表着内心的平和。
  • 茨菰:象征生命的繁荣和自然的美好。
  • :象征自由与活力,代表着生命的乐趣。
  • 雨声、云影: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流动,暗示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尺清池窗外开”中的“三尺”指的是什么?

    • A) 池塘的宽度
    • B) 窗子的大小
    • C) 鱼的数量
  2. “茨菰叶底戏鱼回”中,鱼儿的动作是什么?

    • A) 游泳
    • B) 嬉戏
    • C) 休息
  3. “雨声转入浙江去”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雨声的消散和流动
    • B) 浙江的美丽
    • C) 无聊的生活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暘》相比,《盆池》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山居秋暘》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哲理,而《盆池》则更注重生命的活力与宁静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注》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长相思·长相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使弊幸 责诮 武断专横 凤舞龙蟠 营营逐逐 好衣美食 补开头的成语 摇钱树 貝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涩滞 矛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觥筹交错 失格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