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1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13:33
作者:张籍(唐代)
独坐高秋晚,萧条足远思。
家贫常畏客,身老转怜儿。
万种尽闲事,一生能几时。
从来疏懒性,应只有僧知。
在这高秋的傍晚,我独自坐着,周围显得萧条,心中充满了遥远的思绪。因为家境贫寒,常常害怕有客人来访;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加怜惜自己的儿子。人生中的琐事多得数不胜数,但一生能有多少时光呢?我向来性情疏懒,这样的性格,恐怕只有和尚才能理解。
作者介绍:张籍,唐代诗人,字希声,号季白,主要以诗歌见长,尤其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籍晚年,时值秋季,诗人身处晚秋的环境中,内心感受到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他对人世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家庭、儿女的关怀。
《晚秋闲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在秋季傍晚独处时的深沉思考。诗的开头以“独坐高秋晚”点出时间和空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萧条的气氛。高秋的傍晚,意味着余晖渐逝,万物凋零,正是引发思索的最佳时刻。
“家贫常畏客”一句,表现出诗人因家境贫寒而对客人来访的畏惧,暗含对社会交往的无奈和担忧。诗人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此展露无遗,反映出他对物质生活的关注与无奈。
“身老转怜儿”,则揭示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后对儿女的怜惜与关怀,表达了一种父爱的深沉与无奈。诗人在“万种尽闲事”中感受到人生琐事的繁杂,而“从来疏懒性”则显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自省与反思。
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淡然。张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思考,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普遍命题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贫困、父爱和人生的短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家贫常畏客”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无奈
C. 期待
D. 愤怒
“万种尽闲事”中的“万种”指的是什么?
A. 家庭琐事
B. 自然景象
C. 人生烦恼
D. 个人爱好
诗人提到的“疏懒性”主要是指什么?
A. 对生活的热情
B. 对世事的淡然
C. 对工作的认真
D. 对家庭的责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张籍的《晚秋闲居》更侧重于对生活琐事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淡然。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都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